当前位置:

国宝回归:彰显文化自信的底气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易木 2014-03-22 14:27:14
时刻新闻
—分享—
  皿方罍即将回归湖南,最终由湖南省博物馆永久收藏。这一消息映入眼帘,脑海里立即成了“跑马溜溜的山上”,中国近百年的国运兴衰,复兴之路上中华儿女的豪迈气概,特别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湖南人展现的从容大气,像敲打着的马蹄涌来。我们将怎样给这青鸟衔来的喜讯进行理性定位呢?国宝回归的本身,应该彰显了湖南人文化自信的底气。
  
  从1922年出土,到流落国外,跌宕起伏的历史章节之中,浓缩着一个苦难民族在厮杀、竞跑、碰撞、交错中前行的故事。其实,自鸦片战争以来,各国列强在中国抢夺了不知多少珍宝,但鲜有归还。当然,此皿方罍有自己特殊的流落故事,但它的命运,与中国当时的国运确实大有关系。如果皿方罍有灵,在异国他乡,它呼吸着不可忍受的分离之痛,一定是夜夜都发出孤鸣。现在它将一路漂洋过海,唱响回归之歌,也该眉开眼笑了。
  
  联想到2005年,《红楼梦》甲戌本由上海博物馆从美国购回,再想到集“散点透视法”之大成的《富春江山居图》,一半在故宫博物馆,一般在台湾博物院,以及国人对它合龙的声声呼唤,是不是可以说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了一个文物都在向自己的故乡进发的潮流呢?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是不顺利的。一个资料说,在一个国际性的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要求一些大国归还历史上抢夺的文物,遭到了一片缄默。但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世上每一件事物都有自己的路径和指向。从皿方罍即将回归湖南,就可以看出,这是大势所趋。这个大势,就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升。湖南文化界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从而抓住了掌握国宝命运的主动权,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底气。
  
  这种底气来自于湖南“四化两型”的发展大环境,来自于湖南齐心聚力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发展战略,也来自于湖南文化强省进程中文化自身的自觉。这种底气,不只是促成了一件国宝的回归,更重要的是,它表明了潇湘大地,正致力于文化的整体构建,文化强省的责任目标正件件落实。
  
  这还使笔者想起了三个问题。第一,我们提“文化走出去”,现在又在谈国宝回归,到底如何解释?“文化走出去”是我们的文化与世界接轨、融合的一个战略性决策,国宝回归是我们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行动,它们都是文化自信的表现,统一于我们文化强省的进程中,它们之间并不矛盾。第二,自信的文化需要与时俱进的文化表达。这次湖南文化界促使国宝回归,是一次湖南人自信的集中表达,这是一次文化意义上的表达,虽然不用仪式,但这种表达的意义是理性的,是建设性的。第三,国宝回归这一行动,也表明了湖南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由“文化现象”向“文化标准”的提升。建设文化强省,应该有自己的标准体系和责任体系。国宝回归,看似是一次文化现象,实际上是湖南文化界打造文化标准真身的一种宣言。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藩之榻”。皿方罍,透出青铜器铸造鼎盛期的最高水平,是真正的物华天宝。这次回归,结束了枳南桔北之忧,可以在故土安身立命了。今天,湖南人满怀着文化自信,迎接它的归来,真是一件赏心乐事。在激动之余,再细细回味习总书记在全国两会期间指出的“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还是文化的软实力”这句话,更加感到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
  
  文/龚鹏飞

来源:红网

作者:龚鹏飞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3/22/330417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