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被低智商”是教育价值取向的跑偏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瑶 编辑:夏熊飞 2014-05-17 00:03:40
时刻新闻
—分享—
  11岁鹏鹏(化名)的智商测评结果135分!正常人中只有3%~5%的人有这样的智商水平。但就是这样高智商的小男孩成绩长期倒数一二,学校的老师都认为他智力有问题。为此,鹏鹏身为高管父亲的辞职回渝,母亲成全职妈妈。(5月16日《重庆晨报》)
  
  这位孩子及其家长所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幸好事情的最终发展让我们送了口气。孩子患的是小儿多动症,经过治疗后就可以康复,这怎么也要比智力问题更能让人接受。然而,本身高智商的孩子却因为一时表现不佳而屡受歧视,并被老师怀疑是智力有问题。这不得不令我们反思,为何这位孩子会“被低智商”?
  
  孩子之所以会被学校教师认为是低智商,最直接的原因是考试成绩常常倒数一二。结合孩子平日里上课不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常与同学起纷争等等不良表现,于是教师便给其贴上了“低智商”的标签。教师的评判标准看似很客观,对于这种天天都出现各类状况的“问题学生”,教师尽心去教育也依然教不会,那就只能认定其智力有问题了。然而,教师的评判标准又是极其功利性的,因为其仅仅是以成绩作为“评定”孩子智商的标准。成绩不好,并且屡教不改,这当然不会是教师的问题,而只能是学生自身的问题了。由此可见,在孩子“被低智商”的背后,实则反映出教育价值取向的跑偏,教师以成绩作为对学生的唯一评判标准。按照这种逻辑,凡是屡教不会的学生,似乎都有理由被认定为“低智商”。
  
  而在这场风波中,家长也在无意中扮演着和教师一样的角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一开始采取的是“打骂教育”,后来才开始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教师向家长报告孩子的不良行为,家长便不分青红皂白地陷入到对孩子的愤怒中去。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孩子缺少良好的成长氛围,其不良行为势必也难发生改变。在家长的教育价值观中,依然只是向成绩看齐,否则也不会出现之前的“打骂教育”了。可见,当家长的价值排序没能发生改变时,势必会被孩子暂时表现出的假象所蒙蔽,孩子成绩差的现状难免会在教师的不断重复中影响到家长的认知判断,从而也给家长带来无形的压力。但反过来思考,倘若家长从一开始就能跳出成绩的怪圈,不被教师对孩子智力的“评定”牵着鼻子走,而是真正做好家庭教育,也许事情从一开始就不会这么糟。
  
  值得深思的是,当孩子的智力检测出来后,师生的态度也一改从前。难道教育深信地仅仅是一份智力检测表,而并非是对孩子的信任、教师的爱心、父母的耐心?这场“智力风波”的产生,虽与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关,但更多还是教育价值取向的问题。
  
  文/王瑶

来源:红网

作者:王瑶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5/17/335222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