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记者不过节

来源:红网 作者:雷彦鹏 编辑:刘艳秋 2014-11-08 00:21:26
时刻新闻
—分享—

  2014年11月8日。第十五个记者节。
  
  去年,《新快报》的“请放人”等一系列事件,让其之“人”成了焦点。今年,21世纪网和CCTV里的“人”又放在了聚光灯下。这个日子,记者头顶的雾霾仍未散去。柴静曾说,她关心的是新闻事件当中的人。未曾想,记者一向是报道别人的,近两年渐成了被“关心的人”。
  
  不仅关心人,大家关心的还有纸媒。在其被唱衰的时下,有一句话被业内人广泛传播:纸虽亡,报还在。这简直是一种无厘头逻辑,报的普遍意义不是指报纸吗?当然,亡的必定要亡,在的还将继续存在,但必须考虑:如何才能存在下去。
  
  在新媒体强有力地冲击下,纸媒的传统地位被削弱几分又几。但是,冲击归冲击,新媒体绝不是纸媒的敌人。同样是媒体,当面时不要想着如何厮杀,在和平盛世要想如何铸剑为犁、和谐相处。那么,问题来了,纸媒要怎么做?依笔者言,当守则守,不能守则退。
  
  守着的如何守,当然不是死守着一座城池,管他有无粮草、盈亏与否。要像专业人士说的那样,向精品化发展,往融合新媒体的方向转型。这是“物竞天择”的趋势,如一月前《南方周末》在改版致读者中所言:即使大部分报纸终将消亡,也仍会有一部分优秀分子,能穿越沧桑岁月,融合发展为新型媒体,继续守候着自己的读者、受众乃至用户,帮助他们了解真相、思考人生,陪伴他们望断天涯、感怀古今。话里虽有几分浪漫主义气息,但是此种坚定的新闻态度注定会使其立于不败之地。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纸媒怀有的特殊情感,随着纸媒的变化而变化微妙。再者,纸媒的威信度在看得见的未来里还是毋庸置疑的。
  
  有些纸媒注定坚守不住。一个城市并存着多种都市报,内容同质化严重;还有,翻开有些报纸,各种广告充斥着整个版面,找不到有价值的信息,好不容易找到一些,还是转自别家媒体的。这种同质又没内容的,迟早是要消亡的。还不如早一点关张,既节约纸墨还利于环保。行业面临困难,但人们永远需求的是真正优质的内容。“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不变的真理。
  
  时代在变,传播的介质在变,“人”也在变。纸媒消亡的消亡,发展的依旧在发展;新媒体才刚兴起,也存在着自身的问题。但是,记者面临的挑战或许更大。既在技术操作层面,又在理念改变层面,更在媒体腐败层面。严守职业道德底线,防止权势罩着新闻,遏制从业人员报道有偿新闻,或者有偿不闻。真实是生命,不让真实作哑巴。
  
  作为一个一只脚刚迈进媒体的的九零后传媒学子,看着传媒业风云变测,感觉自己以前对新闻的那种憧憬已被消磨的残缺。但还是有很多“新闻圣徒”,他们为社会的点滴改善做着种种付出。我觉得自己既然要走新闻路,就有推不掉的责任。正能量不光是为真善美唱赞歌,她还包括发现和记录《暴力城邦》里画面的真实。有发现、有记录,才有改变。社会需要年轻人,需要我们去发现。
  
  身边的人不是考研就是考公务员,而且占绝大多数。幸亏前两天一个朋友从《博客天下》实习了七个月后归来,让我涨了涨自己该如何存在的“志气”。报人的节奏太快,他选择了去杂志,而且打算长久。其实说是实习,他已经在一线作战了。熬夜、睡办公室……“一周没洗澡,身上都酸臭了”——我猛然发现:想做传媒的学子真正担心的是工作氛围,以及如何把新闻做好。
  
  在一个不是很起眼的学校——出身不怎么样,学得又比较杂,但是看着我身边一群学弟学妹从自己手里接管校媒后那股劲头儿——为一个选题到处跑,熬通宵写稿……虽然这是危及纸媒存亡之秋,但是,记者节在我们心里是高尚的。因为我们都做着新闻梦,那个梦关于“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中国仅有三个行业性节日:教师节有人向教师问候;护士节有人向护士慰问,即便师生关系、医患关系问题频出。但是,记者节只有记者自己提醒自己:还有个关于自己的节日,但这个日子向我们示意:记者不能没有职业节操。
  
  文/雷彦鹏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雷彦鹏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1/08/351612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