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激励乡村教师坚守,乡村教育才有希望

来源:红网 作者:刘和平 编辑:夏熊飞 2015-02-28 00:08:04
时刻新闻
—分享—

  云南大理洱源县牛街乡上星村海星小学教师杨金元,15岁时“子承父业”站上讲台,一个人撑起了海星小学这个教学点,一干就是34年,村里出了17名大学生,40岁以下的人全是他的学生。在云南大理,乡村教师杨金元的去留选择令人感动、深思。(2月26日《人民日报》)
  
  杨金元老师15岁走上讲台,34年坚守在一个教学点无怨无悔,他用的青春岁月为乡村教育撑起了一片蔚蓝的天空。面对杨金远老师这样的坚守者,谁都会肃然起敬。乡村教育正因为有这样的坚守者,才会得到发展。当前,社会应该鼓励更多教师象杨金远一样坚守乡村讲台,尤其在乡村教师后继乏人的地区,鼓励这样的坚守者尤为迫切。
  
  能够在乡村教学点默默坚守一辈子,没有一颗淡定的心显然是不行的。15岁,那是拥有无数梦想的年龄。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会发自内心希望孩子能够天天向上,拥有一份理想的事业。对于身处大山之中的15岁少年而言,当然更会梦想走出大山,到外面的世界去开阔视野。能够在那个年龄放弃走出大山之梦,甘愿子承父业当上家乡的孩子王,本身就足见其何等淡定。
  
  如果说三十四年前,乡村少年对于外面世界的精彩外面世界的创业还很模糊,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履,外面的生活对他绝对不是模糊的,无论是环境还是待遇对于乡村教学点的孩子王而言,无疑是具有极强吸引力的。这个时候,稍微有点心动,都可能改弦易辙,而对于当初还是民办教师的杨金元老师而言,要做出放弃民办教师身份而到外面闯世界谁也不好劝阻,毕竟当时民办教师待遇低得可怜。这个时候,只有依靠淡定之心才会淡看外面遍地黄金。外面世界再精彩,身为教师的杨金远不为所动,甘于寂寞,淡定是其重要原因。
  
  然而,仅有淡定之心远远不够,他之所以能够一辈子坚守在一个教学点而无怨无悔,最根本原因还是其拥有甘愿牺牲小我服务家乡父老的奉献精神。作为15岁子承父业的杨金远老师而言,或许当初选择当孩子王只是一种权宜之策,或许当初只是应急之举,或许当初就是借助孩子王这个并不吃香却拥有难得的精神美誉作为锻炼能力的一个平台。但是面对教学点简陋办学条件,面对一群嗷嗷待哺的孩子,假若他不继续干下去,村里的孩子就可能面临失学。于是出于一种对家乡孩子的护犊之情,出于要让更多家乡孩子走出大山成就伟大人生的朴素情怀,他甘于用自己的青春年华与满腔热血铺就孩子的就学路。
  
  人生本来有很多选择,也没有谁会强制一个人从一而终。但是杨金元老师却甘愿从一而终,无怨无悔,如果没有一种舍小我的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如此坚守一辈子的。杨金远老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铿锵誓言,却用自己一辈子的坚守让我们看到了乡村教师弥足珍贵的情怀。
  
  现在,乡村留不住教师已成为一个共同问题,尤其是一些偏远的学校和教学点不得不靠轮岗、支教、聘请代课教师等模式来解决师资,由于师资队伍不稳定,要保证质量那是天方夜谭。因此面对坚守一个教学点一辈子的老师的事迹,实在值得大书特书广为传播,同时应该借助这一典型宣传让更多老师甘愿一辈子坚守农村讲台。当然要想让更多老师具有淡定之心默默无私奉献精神,仅靠典型宣传远远不够,毕竟现在是多元社会,还必须有足够弥补他们这种坚守价值的待遇。这个待遇不仅应有社会地位、精神荣誉,还应有对等的经济收入。而后者站在生存层面或许显得更重要,而这恰恰是目前所有对坚守在乡村讲台教师存在的短板。
  
  近年在不少地方,乡村教师已经青黄不接,很多青年教师不愿到边缘乡村任教,乡村教师换得如走马灯,这些问题不解决,将让乡村教育缺乏活力与生机,直接导致整个乡村文化的的萎缩,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激励更多教师象杨金远老师一样坚守一辈子,只有他们的坚守,乡村教育才会有希望,乡村才会有活力。怎样激励乡村教师坚守乡村讲台,应该成为教育决策者必须高度关注的问题。
  
  文/刘和平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刘和平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2/28/36108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