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坚守环保守法“底线”需厘清权力“边界”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夏熊飞 2015-03-03 00:04:39
时刻新闻
—分享—

  昨天下午,在被正式任命为环保部部长48小时后,陈吉宁在环保部与20多家媒体进行了座谈。据了解,这是他接任部长后的第一次对外活动。陈吉宁在会上表示,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今后要让守法成为常态。(3月2日《京华时报》)
  
  蓝天白云、绿水青山是民生之基、民心所向,良好的生态环境更是普惠民生的福祉。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雾霾天气等污染问题集中爆发,“涉环保群体性事件”频发,让民众反应强烈,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稳定。毫无疑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已经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在落实新《环保法》之际,履新环保部长强调“过去环保执法过松过软,环保不守法是常态,而今后要把这个常态翻过来,让守法要成为常态。”在期盼环保治理迎来新常态,坚守环保守法“底线”之余,更愿相关部门厘清环保守法权力“边界”。
  
  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环境治理都是一个综合性问题,也是难题。新的《环保法》虽给环保执法带来契机,让民众看到一个最严厉的环保法,特别是提高违法成本,赋予环保部门更多法律权力,对环境破坏行为和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采取更为严厉的惩罚措施。有利于解决目前一些地方存在的环保执法疲软问题,有助于扭转伴随经济快速发展而生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点赞同时心存担忧,在重权力、轻权利、民不可知、信息不公开等传统观念影响下,会否导致一些地方政府即使面对具有强制约束力的法规,执行起来也同样大打折扣呢?
  
  地方政府、管辖企业知法守法,自觉维护环保,本身就是对社会共同利益的增进,是双赢效益。而现实中,曾经的一些环保事件,在环保账和经济账比对的诱因下,无良企业的肆意排放,地方政府的包庇纵容,或者少数群众的情绪过激,皆源于权力的边界没有厘清,导致法律法规被各方权益利益链洞穿,让环境问题不断恶化。诚然如是,强化环保守法“底线”,加大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的确能有效保护公民环境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震慑企业违法排污行为,但厘清权力“边界”,用良法、监督促进社会的理性与公正尤为关键。
  
  正如专家所言“法治的效果,等于立法的科学性与执法的严肃性的乘积,任何一方的缺失或松驰,都可能造成整体效果的大幅折扣。”诚如陈部长所说“环保的事情从来不是环保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共同面临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事情。”归根结底,它需要执法不应有例外,要避免寻租、合谋的腐败,加大处罚和监督的密度与力度,不要出现曾经发生过的“县级环保部门管不了厅级企业养猪场”、“运动式”治污等现象;另一方面,要杜绝执法者对守法企业可能的“挑刺”,甚至是吃拿卡要、勒索敲诈等隐形腐败。唯有如此监管制度才不会显得苍白无力,才不会让法律法规四处“碰壁”。
  
  让环保守法成为常态是幸事,但如果不厘清权力边界,让有法不能被执行,那就等于没有法律。戕害的不只是法律尊严,更会造成恶劣的“示坏”效应。为此,要保障环保“底线”不失守,必须充分调动一切因素,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必须保障公民对环境保护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公民监督政府与企业提供制度渠道;必须健全举报制度,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举报,发挥好公众、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监督作用。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工作合力,从而形成对青山绿水的共同守护。
  
  文/鱼予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鱼予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3/03/36129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