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亚非会议纪念活动为何如此热烈

来源:央视网 作者:国平 编辑:刘艳秋 2015-04-26 15:51:11
时刻新闻
—分享—
  4月20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展示中国力推亚非携手开创南南合作新局面的信心与决心。真乃计利当计天下利,计势当计发展势,计权当计亚非权。
  
  60年前,亚非人民“有难同当”——告别西方殖民统治而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如今可谓“有福同享”——以“一带一路”所描绘的亚非“互联互通”蓝图致力于共同发展和繁荣。
  
  习近平主席之行,将“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概括为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同万隆会议精神、求同存异原则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强调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可以说,这次访问不仅充实了中国同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内涵,启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全面建设,还将对深化中国同周边互联互通、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诚如王毅外长所言:习主席巴基斯坦之行演绎了中巴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二重奏”,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则吹响了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奏”,必然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立足周边、面向亚非、放眼世界,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统领,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为主线,是拓展我国外交布局的又一次重要行动,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一些网友纳闷:为何在印尼举办的亚非会议纪念活动受到如此关注?印尼方面邀请到109个亚非国家代表及使节和25个国际组织出席此次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三天访问印尼。其实,这可从三个方面说明:
  
  一,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为中国打开了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面对当时世界流行的担心中国输出革命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威胁论”,脱稿发表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为主题的著名演讲,表明中国坚定支持亚非人民争取独立解放正义事业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打开新中国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世界各国纷纷与新中国建交。万隆会议既开启了中国同世界和平共处的先声,也开启了不同国家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二,万隆精神让亚非人民站起来。埃及学者、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萨米尔?阿明表示,“一个没有万隆的世界,每个人就被迫接受西方帝国主义集团制定的排外规则,即毫无节制的开放政策,不仅局限于贸易,还包括资本投资以外的各种金融流动。而对全世界自然资源的规划几乎都是仅仅服务于西方世界的强权与社会。”的确,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也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它首次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掌握了国际议程中的部分话语权,冲击了西方世界所构筑的战后体系。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广大亚非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再次面临着西方定义的“正统”压力,向左还是向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2005年的第二次亚非会议撇去政治共识只谈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亚非国家面临从政治立国到精神立国的新挑战,迫切需要达成新时代下的共识,重新掌握亚非地区国家的话语权。
  
  三,命运共同体建设始于亚非合作,寄希望于亚非再次携手共进。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三次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时表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如果说60年前的“求同存异”是针对许多亚非国家对中国存在误解而对症下药的良方,那么在亚非地区意识形态之争已经十分弱化,更多地是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敬畏的60年后,赋予万隆精神新的内涵已然十分迫切。中国需要解释自己并非恃强凌弱的恶霸,要提出新时代的万隆精神解答外界的疑问和困惑。因此,中国领导人提出命运共同体,能够降低外界对中国的恐惧。
  
  通过“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建设,一个通过建立经济联系而缓和政治纷争及至扩大中国领导力的宏伟蓝图已渐趋成型,对眼下的中国来说,更为关键的是对战略的推进与执行,这就要求中国处理好与相关国的关系,较低的政治互信无疑将会影响战略的推进。这就不难理解,习近平主席并与日本首相安倍在雅加达会晤的良苦用心了。
  
  4月20日至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展示中国力推亚非携手开创南南合作新局面的信心与决心。真乃计利当计天下利,计势当计发展势,计权当计亚非权。
  
  60年前,亚非人民“有难同当”——告别西方殖民统治而走向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如今可谓“有福同享”——以“一带一路”所描绘的亚非“互联互通”蓝图致力于共同发展和繁荣。
  
  习近平主席之行,将“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概括为命运共同体理念,并同万隆会议精神、求同存异原则有机结合、融会贯通,强调必须坚持各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必须坚持实现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必须坚持不同文明兼容并蓄、交流互鉴。可以说,这次访问不仅充实了中国同巴基斯坦命运共同体内涵,启动中巴经济走廊的全面建设,还将对深化中国同周边互联互通、打造亚洲命运共同体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诚如王毅外长所言:习主席巴基斯坦之行演绎了中巴共建命运共同体的“二重奏”,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则吹响了中国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道,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合奏”,必然产生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习近平主席这次访问立足周边、面向亚非、放眼世界,以构建命运共同体为统领,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依托,以加强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为主线,是拓展我国外交布局的又一次重要行动,必将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
  
  一些网友纳闷:为何在印尼举办的亚非会议纪念活动受到如此关注?印尼方面邀请到109个亚非国家代表及使节和25个国际组织出席此次亚非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国家主席习近平三天访问印尼。其实,这可从三个方面说明:
  
  一,60年前的万隆会议为中国打开了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1955年周恩来总理参加万隆会议,面对当时世界流行的担心中国输出革命为主要内涵的“中国威胁论”,脱稿发表以求同存异、和平共处为主题的著名演讲,表明中国坚定支持亚非人民争取独立解放正义事业的立场,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打开新中国同外部世界交往的大门,世界各国纷纷与新中国建交。万隆会议既开启了中国同世界和平共处的先声,也开启了不同国家和平共处的新时代。
  
  二,万隆精神让亚非人民站起来。埃及学者、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家萨米尔?阿明表示,“一个没有万隆的世界,每个人就被迫接受西方帝国主义集团制定的排外规则,即毫无节制的开放政策,不仅局限于贸易,还包括资本投资以外的各种金融流动。而对全世界自然资源的规划几乎都是仅仅服务于西方世界的强权与社会。”的确,万隆会议所确立的“十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家关系的基础,直接推动了20世纪60年代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也是1955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之所以如此重要的原因,它首次使广大发展中国家掌握了国际议程中的部分话语权,冲击了西方世界所构筑的战后体系。但随着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广大亚非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再次面临着西方定义的“正统”压力,向左还是向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在2005年的第二次亚非会议撇去政治共识只谈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亚非国家面临从政治立国到精神立国的新挑战,迫切需要达成新时代下的共识,重新掌握亚非地区国家的话语权。
  
  三,命运共同体建设始于亚非合作,寄希望于亚非再次携手共进。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三次亚非领导人会议并发表题为《弘扬万隆精神推进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时表示,各国应该大力弘扬万隆精神,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加强亚非合作,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更好造福亚非人民及其他地区人民。
  
  如果说60年前的“求同存异”是针对许多亚非国家对中国存在误解而对症下药的良方,那么在亚非地区意识形态之争已经十分弱化,更多地是对中国这个庞然大物的敬畏的60年后,赋予万隆精神新的内涵已然十分迫切。中国需要解释自己并非恃强凌弱的恶霸,要提出新时代的万隆精神解答外界的疑问和困惑。因此,中国领导人提出命运共同体,能够降低外界对中国的恐惧。
  
  通过“一带一路”与亚投行的建设,一个通过建立经济联系而缓和政治纷争及至扩大中国领导力的宏伟蓝图已渐趋成型,对眼下的中国来说,更为关键的是对战略的推进与执行,这就要求中国处理好与相关国的关系,较低的政治互信无疑将会影响战略的推进。这就不难理解,习近平主席并与日本首相安倍在雅加达会晤的良苦用心了。
  
  文/国平

来源:央视网

作者:国平

编辑:刘艳秋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