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要让各类骗子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夏熊飞 2015-06-19 00:01:51
时刻新闻
—分享—

  不夸张地说,骗子们似乎已经虎视眈眈地打破了我们生活的节奏,打乱了我们生活的宁静。
  
  我自己、家人、同事、熟人,几乎每天都会受到骗子以各种途径的骚扰,从前骗子是利用人想沾小便宜的心理,现在已经发展到了想利用人求安稳的心理了。比如骗子会打电话说,你的社保卡出现异常,或者核实你的身份证信息等等。骗子们总是及时知道你的姓名,你的手机号,甚至于身份证信息,正如他们能够及时知道你的孩子高考,知道你买车买房,知道你外出消费或旅游了一样。这实在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情。
  
  一切职业都是针对外行的阴谋。这名言据说是大文豪萧伯纳说的。我不知道具体说来,这样的表达产生于什么样的语境。显然,正如许多名人名言未必总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地具备普适性一样,这句话搁在现代社会,至少不能代表职业性质的全貌。不过,如果换一个说法:一切骗子都是针对外人的阴谋。恐怕反对的人不多。骗子之为业,大抵分两类。
  
  一类是附着在职业背后的骗子。比如装修时遭遇的潜规则,去美容店遭遇的价格欺骗,到电视购物掉进购物陷阱等等。这似乎暂时是没有多大办法的事情。如果修改前述名言,我们或许只能无奈地说:某些职业正在变成针对外行的阴谋。
  
  生而为人,再伟大也未必全能,甚至于越伟大越无法全能。有句话调侃:不想当将军的厨师不是好裁缝。这也只能说明,在分工越来越细密现代社会,一个人再全面发展,永远也只能在有限的领域具备才能发挥才干。更何况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就算你天纵英明,什么都能干,但你永远不可能同时出色地干遍三百六十行,总会在一些领域面前知不足而止步;也总会通过购买的方式,去与自己不在行的职业打交道。如果某些职业存在骗人之术,某些行当的从业者存心骗人,这个打交道的过程,恐怕难以开心愉快。比如装修业中,有多少人掏了钱,就敢大咧咧地全部信托给人呢?这个时候,你为了防止受骗——有时受骗简直是难免的,或许可以说,为了防止受更大骗,只能处处小心设防。人与人之间无信任可言,这是何等的焦虑,何等的痛苦,又何等的心累啊。
  
  重点要说的另一类就是职业骗子。职业骗子从前喜欢走向街头,通过表演种种骗人秀,什么易拉罐中奖、兜售家传宝物、兜售名贵药材、冒充和尚尼姑看病消灾、街头丢包分钱、找“神医”看病、借手机打电话等等,诈取钱财。同时,也让吃一堑长一智的人们,通过在街头行走,慢慢修炼出一颗冷静甚至于日渐冷漠的心脏。而随着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街头骗术已退出了主导地位,代之而起的是种种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而街头骗术似已渐成碰瓷术的独家天下。碰车辆的瓷、碰行人的瓷、碰老实人的瓷、碰外地人的瓷。有些骗子确乎是越碰越起劲的。
  
  说到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现在的人恐怕都不陌生了。在网络时代,作为离不开网络和通讯工具的人,天天都能听到甚至于亲身经历种种新骗术的诞生。电话诈骗和网络诈骗的标的物基本不再是现金,而是瞄准了银行卡。曾经有细心的媒体盘点过多款流行的诈骗术:“猜猜我是谁”电话诈骗、办理信用卡诈骗、“明天来我办公室”电话诈骗、网络购物诈骗、虚构中奖诈骗、网络兼职诈骗、发放残疾人补助金或购房退税等退费诈骗等等。但有迹象表明,骗子们从不满足于现状,天天在绞尽脑汁升级骗术,我常常听人感叹:真是防不胜防啊!我等不能丝毫懈怠,时不时还要亲自与骗子们斗智斗勇,时不时要提醒亲人和朋友,又有什么新骗术问世。这样的生活状态,难免导致神经的高度紧张。人之心累,可想可知。
  
  骗子太多了,不仅影响了人的心情,分散了人的精力,让人活得太累,而且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类似的犯罪行为未能有效地管控和打击。防骗不能只依靠人们具备坚强且难以入侵的神经系统,更不能只停留在私力救济的层面。打击不力,或许又是骗子们越来越嚣张的原因之一吧。
  
  骗子越来越多,无论怎么看,都不是好事,也让和谐社会、法制社会蒙羞。依愚见,加大打击力度,仍然是不二之选。骗子让世途变凶险,法律更要让骗子们凶多吉少。比如网络渠道,我们没有理由只让骗子方便,只让骗子能够及时掌握被骗者纯系个人隐私应该保密的个人信息,更应该让举报和打击骗子方便。建立有效管用的网络举报系统,在今天应该不应是难事。
  
  与此同时,对于职业诈骗团体、专门从事诈骗的人,从法律上寻找有效打击渠道和办法,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现在就连不诚信的人也通过诚信档案系统进行了限制,比如对于老赖,就有不准坐飞机、不准购车购房等多种限定措施。那么对于职业骗子呢?骗子的作为本质是犯罪,相应的限制措施应该更严厉一些,让他们一再得逞且能天马行空,实在是一件咄咄怪事。至少也可以比照诚信档案系统构建类似的骗子档案系统,以限制甚至于剥夺其用于害人的人生权利。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生活的,骗子们也不例外。他们可能正过着暗处行骗、明处做人的“两面生活”,十分满足、十分滋润。法律就是要剥夺他们的这种不正当甚至于是罪恶的满足感。让他们啜饮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苦酒。我相信,建立职业骗子档案系统,公开相关信息或者在一定范围内公开相关信息,有利于戳穿其两面派伎俩。对于震慑诈骗犯罪,想必会产生一定的效果。
  
  文/严辉文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严辉文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6/19/37143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