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探亲假成画饼,是去还是留?

来源:红网 作者:高创 编辑:刘艳秋 2015-06-22 00:02:1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北京郊区和河北河南等地,端午节又称作“女儿节”。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看望父母。但如今,很多人父母都在外地,三天的小长假,回趟老家未免有些赶。事实上,对于父母在外地的职工,国务院曾出台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未婚职工探望父母的假期最长可达45天。然而记者近日调查发现,这个1981年出台的规定“名存实亡”,很多人“听都没听过”。(6月21日《新京报》)
  
  34年前出台的“探亲假”确实与当今的社会现实有着高度的契合,二元结构下的城乡发展殊异,乡下孩子跳出农门赶潮进城谋生存。与此同时,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人才属地化和流动化的博弈,远离故土甚至背井离乡地找工作、安家、生活已然不是少数派。如此看来,存世经年的探亲假为异地工作职工探望父母至亲赋予了时间权利,而令人如鲠在喉的现实是:探亲假规定“名存实亡”,多数人表示“从未休过”。
  
  规定在,执行难,考量的还是劳动者权益保护的老旧课题。在年休假都不能保证的工作状态与环境中,更遑论时间跨度相对更久的探亲假。谈休假,社会潜意识总是把公务人员作为完整的标尺,“海淀区某街道近十年来只有一位员工请了探亲假,还是因为家里出了急事,离开时间较长,回来补假时填的探亲假。”当这样无奈的文字写在新闻消息之中时,或许到了厘清探亲假前世与今生的时候了。
  
  首先是休假主体范围局促,按照规定,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虽说一些地方扩大范围,一般企业可参照规定执行,但把决定权交给企业,无异于把休假的幻想寄托在一个好老板身上。年休假与探亲假难解难分,甚至前者掩盖后者,都是必须要看到的现实窘境。再者,只保留基本工资的探亲假,从某种程度上说,只能加重被探望亲人的心理负担,而职工更要掂量探亲成本、工作内容、岗位职责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归初衷,探亲假是为了什么?这样的一个偏正词组,重点倒不是在“假”,而在“探亲”,探亲假更是一种情感诉求、一份责任担当。“多次少量”、“带薪休假”等都是有益的尝试,至少,在未来,都能够留下一块走出画卷、走下神坛的“探亲假大饼”,供普通职工们享用。
  
  其实,不管是空巢老人的望眼欲穿,还是妻子儿女的翘首以盼,都是在呼唤一个有“人情味”的探亲制度的落地。新修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做出了法律上的顶层设计,而配套的探亲假制度亟待革新,既然制度执行有难度、落实有矛盾,施政者或许有必要到群众中走一走,听一听意见、记一记想法,一个与时俱进、服务为民的休假制度更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管理者的服务思路、施政观念与管理意识。
  
  文/高创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高创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6/22/37163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