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鲁奖贿选”真假背后是文学的悲哀

来源:红网 作者:占巴 编辑:刘艳秋 2015-07-07 00:12:06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阎安被指用文物行贿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而获鲁迅文学奖”的消息在网上发酵,陕西文坛乃至全社会都对这一尚待证实的事件予以关注。(7月6日《中国青年报》)
  
  关于阎安在“鲁奖”评选前,向高洪波赠送“土特产”,其中夹杂“40枚古钱币贿选”鲁迅文学奖的消息,震惊了陕西文坛,乃至全社会。二人对互赠“礼物”的行为,表示承认,但对“私人信件”为何到他人手中表示质疑,阎安称“愿接受组织调查”。至此,中国作协发表声明,“中国作协始终坚持文学评奖的公平公正,正对有关反映进行调查了解”。
  
  整个事件,从网络发酵到作协调查,之所以会受到如此强烈的关注,源于三点,一是关乎中国作协的声誉,二是关于涉事作家的名誉,三是给“鲁奖”或“鲁迅先生”亦或是“中国文学”,蒙上了一层纱,让人看不清鲁奖的真面目。
  
  该事件的重点,离不开“文学”二字,文学是一种人文精神的诠释,是一种崇高的价值追求,而文学创作作为这种人文精神的载体,却无法用现实的物质奖励来衡量。物质奖励只能当成是对作家孜孜不倦的文字创造热情和无止境的探索的勉励。如果为了增添名利,却抛弃文人的文学风骨,那就算年年得奖,也没多大的意义。
  
  再说网传“鲁奖贿选”风波,本身就是对文学的玷污,对鲁奖的亵渎,所有参与此事炒作的人员都该感到羞耻。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根源便是文化传承,假设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起码的文学评选都变质了,那么请问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个国家的文学如何发扬光大,如何屹立于世界文学史诗之间呢?“鲁奖贿选”真假背后,呈现的无非就是当下文学的悲哀现象。
  
  文学创作离不开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的人文精神靠文学延伸,在这个大视角下,如果奖励脱离了文学价值,就贬值了文学创作的果实,也颠倒了奖项设立的初衷。没有公正、公平可言的评奖条款,就算是诺贝尔文学奖,也不过是一张纸而已。
  
  文学是寂寞清苦的事业,宁静淡泊,伏案苦耕,才能传承文学风骨。望所有名人大家,在名利和文学之间,恪守文学风骨,不要为了出名,贱卖文学作品。也望有关部门,针对此事严格审查,还中国文学一个清白。
  
  文/占巴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占巴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7/07/373051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