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招聘“唯博是举”也是懒政

来源:红网 作者:胡文江 编辑:夏熊飞 2015-11-17 00:02:39
时刻新闻
—分享—

  “博士年薪8万至15万,提供12万元安家费、130至180平米的精装修住房一套,还有科研奖励基金,及配偶工作安排”11月14日,在洪山体育馆北厅举行的2015年湖北省秋季硕士博士研究生供需见面会上,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的展台被围得水泄不通,明确的薪资待遇吸引了数百名硕士博士投简历。(11月16日荆楚网)
  
  当今社会,招人看学历本无可厚非,可是如果人们的目光仅死死盯住博士、硕士的头衔,恐怕也不正常。一方面,这样的“一刀切”无疑让那些本、专科学历的毕业生直接“走投无路”,进而让普通本、专科院校的生存空间愈加逼仄;另一方面,招聘方的价值取向无非就是冲着那个“博士”头衔去了,压根体现不出对个体的人的尊重,其导向必然成了“学历高于能力,文凭强于水平”。然则我们所培养出的博士生、硕士生究竟能否“来之能战”,究竟能否“人尽其才”,这恐怕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让人尴尬的是,诸如博士卖猪肉、博士卖铁板烧,甚至于博士街头乞讨的新闻报道屡见报端。这些虽属个案,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研究生教育的某些窘状,按照这类教育的顶层设计,这类人才的专业切口往往很窄,并且更多地从事研究性工作,试问单凭拿到手的“一纸文凭”,或者趾高气扬的“博士帽”,就真的能比别人干得好吗?就真的比别人更有发展潜力吗?显然,这种“从校门到校门”的招聘,必然是工作经验极度匮乏。
  
  可是,为何当今高校进人对于“高学历”仍旧乐此不疲呢?一方面,虽则国家提倡“高学历、高经验”并重,可是学历高低往往是一目了然的,有的时候一个“博士”名头可以达到“一白遮百丑”的效果,尽管有的博士专业并不对口,甚至是仅仅谋到辅导员的岗位。然而对于“工作经验”的考察往往缺乏现成的衡量标准,并且不同高校、不同岗位的用人标准又不统一,操作起来相当复杂,所以看学历反倒简单得多。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进人这事本身就非常敏感,即便人事部门费尽心思招聘到些许工作经验丰富、实战能力强的人回来,难免仍然引来种种非议,觉得你招来的人员连个研究生都不是,工作经验究竟有多丰富很难让人信服,甚至还会引发别人对招聘程序的怀疑,对于人事部门工作人员来讲,这种费力不讨好的差事是断然不愿意去做的,索幸招一些博士回来,毕竟是招了一群博士,无论如何对方方面面都可以交代,自己脸上也风光。因此,高学历教育虚火过旺,畸形的市场需求也难辞其咎。
  
  于是人们清晰地看到,这种“华而不实”的用人风气,即便在民办高校也畅行无阻,不得不让人对高校用人的眼界和胸怀担忧。如果长此以往,其结果必然是两个极端:一方面,年轻的高学历人员往往是居无定所,甚至在不同事业单位之间高频次流动,难以安心做事;同时年纪稍大一些的本科学历人员虽则工作经验丰富、业务娴熟,可由于年龄、学历的限制失去了合理流动的机会,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原单位终老一生。从长远来看,“唯博士举”的用人导向必然造成人才流动的机会不均等,对于高校自身的发展也是有害无益的。
  
 文/胡文江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胡文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1/17/384113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