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扶贫攻坚需首先激发内生动力

来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编辑:刘艳秋 2015-12-09 00:11:19
时刻新闻
—分享—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发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决定》提出扶贫攻坚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12月8日《京华时报》)
  
  吃穿不愁,医房有保,收入涨幅高于全国,到2020年实现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而艰巨。这也说明,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从我国近30年的扶贫开发实践看,走出“人穷志短”的误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万众一心,奋发图强,这是确保扶贫攻坚成功的关键所在。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实施大规模的扶贫开发。1994年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200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011年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值得注意的是,1986年首轮评定贫困县时,全国共有273个,到目前包括扶贫重点县和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在内,国家层面的扶贫对象共计832个。
  
  “贫困”的帽子不好看却很“温暖”。导致我国贫困县增多的原因,固然与地区间发展水平逐渐拉大、贫困范围和标准不断调整等因素相关,但是,贫困县的含金量很高,其背后隐含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也是重要原因。可以说,一旦戴上了贫困帽子,就意味着有政策倾斜支持,意味着有项目资金和转移支付,金融、交通、水利、教育等各领域的重点项目都会随之而来,而且帮扶力度很大,结果导致贫困县帽子的争抢异常激烈,领导干部不愿意摘帽,也不敢摘帽。
  
  于是,在一些地方领导思想观念中,能够戴上并保住“贫困县”帽子成为一种政绩,若是哪一任领导把这顶得实惠的“桂冠”弄丢了反而会成为罪人。
  
  碗边上的饭粒子填不饱肚子。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救世主,脱贫致富要靠自己,汗水浇出幸福花。《决定》把“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原则之一,抓住了工作指导的要害。从贫穷走向富强,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发展观,认真革除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等、靠、要”思想,彻底与“特供”“特护”断交,不再单纯企望依靠中央及省市级财政拨付扶贫资金和给予一些政策优惠谋发展,而是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因地制宜,创新体制机制,充分挖掘自身优势和潜力,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实施精准扶贫,走内生式的发展道路。
  
  文/徐云鹏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徐云鹏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12/09/38594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