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对“街区制”多一点耐心与信心

来源:红网 作者:段春荣 编辑:刘艳秋 2016-02-24 00:16:23
时刻新闻
—分享—
  23日上午10点,最高人民法院举办“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新闻发布会。近来争议颇大的打开封闭式小区成为焦点,最高法发布会作出解释。(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网)
  
  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推行“街区制”正式上升为国家意志,甚至是党的意志。《意见》明确提出:“新建住宅要推广街区制,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促进土地节约利用。”
  
  必须要看到,中央出台该意见,意在为十三五期间甚至今后更长一段时期内城市发展绘就线路图,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创新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新要求。首提推行“街区制”,是立足于解决城市拥堵严重与大量的道路资源被封闭在小区里闲置的矛盾关系。打开封闭小区,优化街区路网结构,充分体现了共享发展理念的新要求。
  
  当然,一项新事物、新制度的出现,将会打破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这本身就是对传统居住习惯的冲击,加之对打开封闭小区后有可能产生的各种负面问题及对物权所有与归属的焦虑,有质疑实属正常现象,有担心更是正常,对公众的担心也应该引起重视,在下一步的具体政策制定中加以精细化的解决。正如在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新闻发布会上民一庭庭长程新文指出的那样: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与时俱进的城市发展理念,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
  
  从引导角度来看,规划新建的小区只要通过控制性规划及行政审批许可就可以加以引导,难点和争议的焦点在于已建成的小区如何向外开放,如何跟进管理,如何解决物权争端等。在今天《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的一篇题为《中央要求拆除小区围墙,是拍脑袋决定?当然不是!》的文章中提出街区制推广不会一蹴而就,在制定具体规划时,必须注意完善与之相关的“软件”支撑,街区的道路、绿地、停车位的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如何分配,还需要在法律上有明确规定和细分;同时还得有“硬件”保障,解决好停车问题、物业管理问题、环境问题、住宅区内公共空间等问题,是实现住宅街区化的前提。我相信,这也将会是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背景与主旋律下,也必将会有更完善、更合理、更符合民意的具体法规出台来加以引导和规范。
  
  我们还应当看到,“街区制”仅仅只是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的一个点,它属于优化街区路网结构的一个重要举措,与推进棚改安居、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发展公共交通、健全公共服务设施、保障城市安全等同属于需要完善的城市公共服务的范畴。这也就需要我们在看待“街区制”这个新事物时不应因其新而投以异样眼光,不应当将其与城市规划建设整体相割裂,而应当将“街区制”的推行放在完善城市公共服务的体系里来加以认识,这些举措叠加在一起才能发挥出最大化的效应,真正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全民心愿。倘若只有其他举措而没有将“大量的道路资源被封闭在小区里闲置”这个顽疾摘除掉,城市的毛细血管依然堵塞,到头来也会制约着其他完善公共服务举措效能的发挥。
  
  同时,“街区制”的推行更是要与棚户区改造、旧城改造工程结合起来。城市棚户区、旧城区不仅仅是居住困难区,同时也是公共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的区域。《意见》提出:打好棚户区改造三年攻坚战,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有的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在笔者看来,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的进程也应当是“街区制”推行的进程,借势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的机遇,将二者统筹推进,在未来五年内建设更多的“街区制”新型社区,让“街区制”逐步走入公众的视野与生活,增进公众对“街区制”的全新认识,从而逐步实现公众对“街区制”接受、认可与支持。
  
  事物的发展必然有其规律,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的双翼之下,改革必然会不可避免地触及社会的一些痛点,但是终究会有法治作为强大的保障。我们应当对“街区制”多一些耐心和信心,这既是对改革的耐心与信心,也是对法治化过程的耐心和信心,更彰显了对制度的耐心与自信。这种耐心与自信,说到底是共享发展的新境界。同时,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也应当对“街区制”的推行多一些耐心,在相关配套政策与保障未明确前不可一味的蛮干与瞎干;也要对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都一些耐心与信心,真正站在以民为本的角度将“街区制”的推行落到实处。
  
  文/段春荣

来源:红网

作者:段春荣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2/24/391618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