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体罚”行为凸显社会病态思维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夏熊飞 2016-03-14 00:05:06
时刻新闻
—分享—
  宿州市第十一小学的一名三年级女学生,被班主任拉到讲台上,当着众学生的面扇耳光、打手背。事发后,学生家长立即报警,并把此事反映给了区教体局。目前,涉事班主任已被处理。(3月12日中国青年网)
  
  老师扇学生耳光,这是典型的“体罚”行为。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这条法规。老师谩骂和体罚的行为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手段。但在现实社会中,这类行为的处境不像法律中那么难堪,甚至在一些传统思维和现行社会思维的影响下,会干扰大众对这类行为的看法。
  
  目前的现状是,一些老师认为自己的动怒、谩骂、体罚是恨铁不成钢,甚至仍然认为自己的行为没问题,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对学生产生不良引导,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或者知道自己触犯了相关法律,但是仍对他们的行为没有约束。这是社会思维在老师身上的一种表现。
  
  另一个是相关法律的惩罚机制有问题,没有落到实处或者其本身的力度就无法让教师畏惧防范。目前,对老师的这类违法行为,可以向校领导或者向学校上级机关反映,要求责令老师纠正其错误做法,也可以要求对其给予行政处分。现实是,学校方面往往是家长不找上门事情就自然过去了,有的即使像该事件一样,家长找到学校,学校给予老师所谓的行政处分也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效果。
  
  以上情况归根到底是受一种病态的社会思维影响,“严师出高徒”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干扰以及人们对其的误解,再加上现代社会思维里对孩子人权和尊严的蔑视。尽管这误解和蔑视是无形的,但其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有形的。
  
  那些侮辱性的词汇可能会使学生的心理造成阴影,形成一种心里映射,对号入座后,会使得学生自卑、性格孤僻、敏感、懦弱胆小,甚至会导致长大后的行为出现问题。这就是人们思维里无意识的对孩子人权和尊严蔑视的恶果。长期来看,体罚让学生缺乏安全感,摧残学生的心灵,扭曲学生的人格,患上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的几率大大增加。而且据科学研究表明,在体罚中成长的孩子长大之后智商普遍偏低,且易产生精神问题。人们以为的严师并没有出高徒,反而会毁了孩子。所以,整个社会都应该对那些不利于孩子的病态思维进行反思,检讨。
  
  “体罚”行为是对“严师出高徒”理论的错解,没有严在点子上。所谓严师出高徒的“严”强调的是教师自身的智力、功底、修养、水平、品德等方面总和在教育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是教学的求精和严格。而不仅仅是严厉对待学生,更不是以体罚来教育孩子。望社会重新理解“严师出高徒”的论断。另一方面,“体罚”行为也凸显了对孩子人权保护意识的欠缺,人们需要主动的关注孩子的人权和尊严,意识到这对孩子的重要性,慢慢地解开误解。让“体罚”行为这块困扰教育的心病消解在人们的理智、关爱和尊重中。
  
  文/王彬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3/14/393257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