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是否恢复古地名,决策者别贸然为之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2016-04-17 00:03:55
时刻新闻
—分享—
  人民日报编辑李辉近日发表《徽州,归来吧!》一文,主张黄山市恢复为老名字徽州。人民日报也发表微博评论,认为乱改地名是瞎折腾。“黄山要不要恢复老名字徽州”话题引发热议,其他一些拥有悠久历史地名的城市也纷纷效仿,发起投票表达民意。4月15日下午,有陕西省官方背景的西部网(陕西新闻网)通过官方微博发起投票“西安要不要恢复“长安”?”,该投票有超过1300位网友的参与,六成参与者支持恢复长安的地名。(4月16日澎湃新闻网)
  
  相对而言,赞同恢复“徽州”地名的人会更多。因为从“徽州”改为“黄山”,发生在几十年前,当地民众、国内各地居民等对此感到的不适度较高,存在更名的地方民意基础和舆论环境。尽管更名会不可避免产生较高的社会成本,但当地居民、黄山(徽州)籍外地居民显然都认为,相比不更名带来的尴尬,更名成本花费是必要的。
  
  而西安市要不要改回长安,就可能面临较为明显的意见分化。从长安改为西安,发生在明代初期,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也就是说,西安这个地名,本来也已经形成历史,贯穿了明代、清代、民国再到而今的共和国,与国家、地区、城市的历史进程联系了起来。如果说,长安这个古地名因其延续使用的历史更久,关系着相当部分人群的历史和情感记忆,地名西安同样也有其历史和社会意义所在,再度进行更替,社会成本将高于黄山市恢复徽州。
  
  在我国的许多省份,城市、县城的地名因历史沿革有过多次调整(每一轮大范围的军阀割据、全国一统通常都会大幅度调整地方地名)。一些地方的某个古地名的文化寓意,以及使用某个古地名时期恰好是当地政治、军事、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时期,这之后,就算地方再度、多次更名,当地居民尤其是文人墨客也更愿意谈及前述古地名。这是盼望家乡(或迁入地)重现旧日繁茂鼎盛的愿望体现,也是家国情怀的重要基础,不能简单化的讽喻为攀附祖宗。
  
  一个地方从建城至今,经过多次更名,某个、某几个地名反映了民众愿望。而自古至今的多次更名,恰恰没能尊重民众愿望,还造成了地方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割裂,代价是非常巨大的。
  
  这一方面提醒人们,而今再度启动地名更替,必须审慎为之,不能由着兴趣、冲动,更不能草率地判定换回古代地名可以带来丰厚的现实经济成果(旅游业、文化产业大发展,吸引本地籍人才迅速回流)。地名更替应当建立一套规范的成本测算和民意评估机制,既包括可行性、效益评估,也要吸纳不同意见者开展不可行性、成本和风险评估,避免重蹈草率更名的覆辙。
  
  另一方面,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都应当从徽州更名黄山等地名更替的现实案例中汲取教训,开展历史研究,对各级各类地名自古至今的更迭开展梳理,对照各地发展的兴衰曲线,要看到草率更替地名的操作造成的巨大代价。今后,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省对于各地申报的地名更替申请,要从严审批,应一律驳回将有历史意义的地名随意改为他名的申请,不受理未经过全面民意测评的地名更替申请。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4/17/39607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