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千人顶替学籍参考,不是高考制度的错

来源:红网 作者:柏文学 编辑:夏熊飞 2016-06-20 00:03:42
时刻新闻
—分享—
  灌南县是距离江苏连云港市区最远的县城,今年6月,一封实名举报信打破了小县城的平静。信中称,如今在当地担任公职的一对小夫妻,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学籍考入大学。现代快报记者经过3天的调查发现,当年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并最终化名生活多年的人不在少数。一位亲历者向现代快报记者透露,在特殊的历史时期,仅灌南一县,就至少有千余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其中不少人如今已是当地相关职能机构的主要负责人。(6月19日《现代快报》)
  
  当今人们评论新闻有两大特点。一是不看新闻内容,只看标题或及别人的跟帖,立马敲键点击吐口水,刷存在感。二是没有主见,从众思维,易被他人忽悠,或预设立场,僵化思维,失去理性,感情用事。就说这个“顶替学籍参加高考”的新闻吧,看到《举报信曝潜规则江苏疑千余人顶替学籍参加高考》新闻标题,“高考制度万恶论”作为先验立场旋即跳入脑海,通过跟帖完成又一次抨击高考制度的伟大壮举。于是,“人类历史上没有哪个阶段哪个国家把一个入学考试当作整个社会的基础”“学籍是我国教育最大特色”,便成为热门跟帖,被“顶”次数位列前茅。
  
  其实,这“顶替学籍参加高考”事件,与先前曝光的冒名代替参加高考、冒名顶替录取入学都不是一回事。后两者分别是让人代替高考和顶替别人入学,前者是顶替别人学籍去参加高考。虽然这三者行为,都是破坏社会诚信,可是性质的恶劣程度不一样;都是破坏高考公平,可是后果的严重程度不一样。我们分析问题不能停留在定性阶段,不能以事物的统一性来抹杀事物的差异性。让人代考是自己根本就考不上,纯粹作假;顶替入学是侵占高考得中者的入学权利;而顶替学籍参加高考,则是占用学习成绩很差放弃高考以及辍学不读书的学生之学籍参加高考,能否考中还需自己的实力。
  
  说起来有点令人费解。既然依旧凭真功夫参加高考,那么为什么要用别人的学籍而不用自己的学籍呢?因为事发年代的高考,多一道高考权的筛选程序,叫预考。预考过关者才有权利参加高考,否则就没有权利参加高考。而教育部门在设定预考过关分数线时,没有遵照“分数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而是按照应届生75%过线比例划定分数线,往届生按照25%过线比例划定分数线。如此一来,导致往届生需要比应届生高出100多分才能过预考关。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就让成绩好的往届生顶替因成绩差而放弃高考或中途辍学学生的学籍参加预考和高考,享受与应届生同样的权利。
  
  那时为什么有预考制度呢?据说是为了降低高考成本。大概高考比预考各方面更加严格,所以高考成本大大高于预考吧。那么为什么往届生和应届生分别划定预考过关的分数线呢?据说是为了保护应届生的权利。大概往届复读生比应届生更有优势吧,毕竟又读了一年高三,熟能生巧,何况是经历过高考的沙场老将了。可见,“顶替学籍参加高考”事件的发生,与“冒名代替参加高考”“冒名顶替录取入学”一样,都不是高考制度的错,只是高考制度细节设计的错。有关细节不够严密、有关环节执行不够严格、有冒天下之大不韪者敢于以身试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预考制度及其不平等的预考过关分数线,与泛滥的高考加分一样,可以算是貌似公平的畸形政策。预考制度究竟能降低多少成本,有人估算过没有?多一次考试,就多一次徇私舞弊的机会,这个成本估算没有?保护应届生、歧视往届生也是畸形思维,这本身就是破坏公平的政策。往届生参加高考应当享受与应届生同样的权利。3个月前毕业于日本京都造型艺术大学的平田繁实,以96岁零200天的高龄,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年长大学毕业生。2005年,他以85岁高龄入读京都造型艺术大学,没听说需要比应届生更高的分数线入学。活到老、学到老是权利,往届生和应届生圆大学梦是同样的权利。
  
  当然,“顶替学籍参加高考”毕竟也是破坏社会诚信的事件,但与冒名代替参加高考、冒名顶替录取入学还有不一样的情况。前者只是学校的“阴谋”,考生及其家长没有参加合谋,考生的责任相对很小。如今要追究这个事件的责任,应当主要追究当事学校负责人和相关老师甚至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不应追究考生的责任。同时,高考制度也不该为这个事件背书。上述两个最热门跟帖,只能表明发帖者和点赞者的无知,不了解历史上科举制度的创立相比权贵世袭制度是多么伟大的进步,不了解当年邓小平拍板恢复高考多么深受社会各界欢迎,不了解世界上发达国家著名高校入学竞争有多激烈,不思考取消高考制度将会导致什么样的人才选拔状况,不懂得社会多数人的公平比少数人的公平更加公平。
  
  文/柏文学

来源:红网

作者:柏文学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6/20/40120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