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必迷信状元的“笔记”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易木 2016-08-08 00:10:23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各地高考状元即将踏入高校,暑假期间,“状元笔记”也成为网络热销商品。除了将状元笔记出版成书,近日一家拍卖平台首次将6位省级高考状元的笔记集中进行拍卖。但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此次拍卖活动追捧者寥寥,截至昨日22点拍卖结束,只有河北省文科状元袁嘉玮、贵州省文科状元林中文、贵州省理科状元潘丹阳的三份笔记被拍出3000元或1000元,其余笔记流拍。拍卖虽不热烈但争议不断,因此也有3位状元不堪网友评论的压力昨天退出竞拍。(8月7日 《北京青年报》)

  崇拜成功者是人类共同的情结,而真正将这种心态转变为实际的行动并演绎得淋漓尽致的应该是我们中国人。对考生而言,争当高考状元已是普遍心态;对大中学校而言,能否招收到或培养出高考状元成为衡量办学质量的重要标志;而对商家而言,能否有效利用“状元经济”大赚一笔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其中“状元笔记”就是最吸引人的营销产品之一,淘宝网上号称“状元笔记”的宝贝有数千件,“文科全套”“理科全套”“手绘历史”“高考参考书”等一应俱全。价钱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近日一家拍卖平台首次将6位省级高考状元的笔记集中进行拍卖。尽管此次拍卖活动追捧者寥寥,结果也不尽如人意,但公开拍卖“状元笔记”在笔者看来是社会公众对状元的又一次集体膜拜。

  在中国各地,高考状元一直备受关注,“状元笔记”“状元游街”“状元讲座”等炒作活动此起彼伏,因为高考仍然是底层社会向上流动的唯一通道,高考状元是公众心目中“教育改变命运”的成功样本。作为一名从教近30年的教师,笔者对一年一度的乡状元、县状元、市状元乃至省状元却从来没有一点“羡慕嫉妒恨”。

  从考试实践看,高考状元之所以成为状元,既有其必然性,更有其偶然性,许多名噪一时的状元在其所在的学校和班级,只是优秀学生群体中的一员,并不一定是屡战屡胜的佼佼者,状元是其天赋、情商、志向和勤奋,家庭的生活条件、生存环境和教育方式,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水平、教学方法特别是考场发挥的完美结合,成为状元首要看实力,还要看运气,状元其实不一定比高考成绩不如他(她)的人优秀多少。

  中南大学教授蔡言厚是国内最权威的大学评价咨询专家之一,他曾带领课题组发表过《中国高考状元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给高考状元崇拜者们狠狠泼了一瓢冷水——1977年至2012年36年间的高考状元,几乎没有一个成为做学问、经商、从政等方面的顶尖人才。状元们在职场上表现远低于预期,除学界和文学界已出现少数几位“职场状元”外,大部分状元的职业成就并不突出。这就说明我们原本就不应仰视各类高考状元,作为家长更没有必要试图通过购买“状元笔记”来将高考状元、学霸、神童们的成长经历复制在自己孩子身上。

  再回到被热炒的“状元笔记”上来。这类笔记充其量只能算是这些状元自己的“通关秘籍”“成功宝典”,对其他学生而言,只有一点点参考价值,绝不能视为“制胜法宝”,错当成“灵丹妙药”,以为“状元笔记”一卷在手便高考无忧,未免太过幼稚和荒唐。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包括思维习惯都不一样,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也有差异,高考状元在整理笔记时,记下的是自己学习的薄弱点、易错点,“状元笔记”是适合“这一个”学生学习的“专用”笔记,不可能是适合其他学生的“通用宝典”。

  学生在听课时随堂记下笔记的过程是强化知识记忆的过程,这个整理的过程不能由别人庖代,随便比较几本“状元笔记”你就会发现,即便同坐在一个课堂上,状元所做的笔记都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许多状元在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时都说到这样一个共同经验:按照老师要求一步一个脚印地学习,注重知识积累,注重勤学好问,就没有学不好的道理。

  这么说,并不是说其他学生看“状元笔记”就没有一点点好处,笔者以为家长和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从“状元笔记”中学会学习,像状元那样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不把问题留到明天,及时整理错题集、根据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注意调整心态、劳逸结合等。

  而状元们陶醉在自己高考胜利的喜悦中,报纸上有名,电视上有声,到处和别人分享成功的经验,甚至拿出“状元笔记”换来真金白银,私下以为这种做法多少显露出状元们的浮躁,殊不知高考只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次考验而已,更激烈的竞争还在后面,此时就忙着庆功、赚钱,是不是在过度消费状元这一虚荣?别重演古代仲永的人生悲剧,别忘了耀眼的高考分数只代表过去,大学毕业后还要在职场里摸爬滚打,还要经历大浪淘沙的洗礼。有自知之明的高考状元应当超前思考该如何走好以后的道路,再创人生新的辉煌。

  而作为即将进入高三的学子,不想付出辛勤的汗水而迷信所谓的“状元笔记”,无疑是对状元的又一次毫无意义的集体膜拜。

  文/维扬书生

来源:红网

作者:维扬书生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8/08/40540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