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慢就业”族是教育中低端供给的衍生品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易木 2016-09-07 00:07:01
时刻新闻
—分享—

  随着大学小鲜肉的“上架”,已经“下架”的应届大学毕业生都离开了学校,并且大部分走上了工作岗位。不过,在这群毕业生中,也有不着急就业,也不打算继续读书深造的人,他们选择暂时旅游、支教、在家陪父母或者创业考察,在家思考人生下一步轨迹。他们被称为“慢就业一族”。(9月6日人民网)

  大学毕业生现“慢就业”族,社会对其表现出很宽容的一面,专家表示“只要不啃老不需指责”。在“慢就业”一族中,确有很多大学毕业生是通过游历、沉淀和思考来完成与社会交换意见、比较眼前和长远利益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种成长。

  “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但作为当事人的大学毕业生,却并非人人都抱着超脱物外的轻松态度。据统计,201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在770万以上,再加上出国留学回来的约30万以及没有找到工作的往届毕业生,预计将有1000万大学生在求职的大舞台上同台竞技。这种压力,无须外人置喙,“慢就业”族已是深有体会。而当大学毕业生职业“空白期”拉得过长,对于只针对应届毕业大学生的某些红利也将过期作废。由此可见,“慢就业”一族站在竞争的下风口,实在是“情非得已”。

  举个现实的例子。现在,很多公司招聘员工,会打出“两年以上工作经历”的牌子。这种“门槛”会被舆论所诟病,但用人单位对此却“心有戚戚然”。即便当前政策对应届大学生就业有很大扶持,公司也会因此受益,但在现实层面,他们很难找到“招之能战”的应届大学生。取舍之间,一些用人单位和应届大学生都把彼此给“剩”下了。

  这种“剩”,和大学毕业生素质有关,还或许和高等教育产能过剩也有莫大关系。现在,征地政策和贷款优惠等利好,让各种民办大学如雨后春笋般产生。各种脱产教育也开始“中专升大专”“专升本”的产业链。甚至连国外的“野鸡大学”都要来分食蛋糕。如果从教育红利的角度出发,这不啻为一件好事。但当高校发展又面临着高度同质化,并继而演变成和社会需求对接不紧密的情况,教育领域的结构性产能过剩就可能被坐实。而它的“衍生品”,就可能是体量庞大的“慢就业”一族。

  从就业市场上看,文学、艺术等专业求职较为困难,但因有历史经验,这些专业又是民办高校和脱产教育的重点领域。如此“中低端供给”过多,造成大学毕业生“大水漫灌”,无疑是催生出“慢就业”族“诗与远方”的等待和无奈。

  文/谢伟锋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9/07/40787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