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破局儿童用药“靠手掰”需填补法规空白

来源:红网 作者:郭昌盛 编辑:夏熊飞 2016-09-15 00:03:34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3日,首届儿童安全用药传播与发展大会在京举行,医、学、研、产等各方代表共同研究探讨儿童安全用药问题的破局之道。(9月14日《人民日报》)

  相当多的家长不了解儿童与成人在用药方面的差别,认为只要减少一点用量就行,殊不知此种做法十分有害。小儿与成人不仅是体重不一样,更有诸多生理、病理方面的差别,尤其是小儿肝、肾等脏器发育不完善,酶系统未完全建立。药物代谢产生不反应,重者可致残甚至丧命。有调查显示,北京、上海、重庆等地聋哑学校中,70%的儿童是由于小时候药物使用不当造成的。

  儿童安全用药中,药品缺乏儿童剂型、用量不确定是家长无法正确用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药品说明书没有儿童用药剂量规定,或以“酌量减半”或“减量”标注,更多的只有一句话。不同时期孩子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能力都不同,儿科疾病的药物治疗比成人要复杂得多,应根据不同时期孩子特点和具体病情确定治疗方案,绝不能单单按体重、年龄或体表面积来换算,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如何减量,则靠医生临床经验和儿童胖瘦不同进行换算,“靠手掰”确定用药量,其达到的治疗效果是否准确难免让人产生质疑。

  儿童用药专用量器缺乏,主因在于儿童用药的研发一直遭到药品生产企业的冷落。儿童用药开发周期较长,生产小批量、多批次,工艺也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而利润太低,因此大多数药企不愿生产。市场上常见的多种药物制剂品种中,很多都没有儿童剂型。相比成人药,儿童药的剂型、辅料等各项技术指标要求高,工艺相对复杂,企业在研发、生产等环节投入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成本高。

  医药消费关系到民生。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尽快建立我国儿童用药注册和监管的法规体系,填补儿童药层面的法规空白。笔者认为,可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对儿童专用药物或制剂的研制予以优先立项资助,给予儿童用药研发生产这个特殊群体一系列倾斜优惠性政策,在招投标方面优先照顾,让药品生产厂家不再为回报少而纠结,从而使越来越多的药品生产厂家共同来开发儿童用药;也可以尝试在各用药机构之间建立互相调剂的机制,以减少那些用量比较少的药品的储备和浪费。

  儿童用药安全,需要全社会各系统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携手开展大众性儿童科学用药知识的传播和教育。儿童用药安全上,医药企业应该提高社会责任心,在儿童用药研发上加大力度,提高用儿童用药安全,用实际行动尽到一个优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相关部门应在儿童药品研发、生产、流通、使用、定价、招标等方面给予必要的推动政策,此外,还应注意保护知识产权,提高药企创制儿童新药的积极性。

  文/郭昌盛

来源:红网

作者:郭昌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9/15/408535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