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每一个“差评”都是一面电商“自省镜”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2016-09-23 00:02:34
时刻新闻
—分享—

  家住重庆南岸区的王先生如今得了“电话恐惧症”,他将所有的陌生号码都进行了拦截,因为这1年多来,他接到了上万个骚扰电话,最多时一天接了600多个。而这一切都源于1年前他在网上代购一台电脑后给了差评。对此重庆洛书律师事务所律师段勤表示,卖家恶意泄露买家信息,属于恶意侵犯他人隐私,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可被处以罚款、10日以下拘留。(9月22日 《重庆商报》)

  自1995年萌芽至今,我国电子商务经历了从“工具”(点)、“渠道”(线)到“基础设施”(面)这三个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发展过程。网络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也让不少人觅得商机,我们的购物习惯逐渐从实体店消费发展为网络虚拟消费,期间有愉快的购物体验,也有上当受骗之感。“好评”“中评”“差评”,便成为了我们评价网络商家的评判标准。

  对于消费者而言,在每一次网络购物过程中,查看其他消费者的购买评价与实体照片,往往是判断商品质量的重要参考。其中,相对于“好评”与“中评”而言,“差评”会更容易引起消费者重视,甚至不少人会因为某条“差评”而对相应的商品全盘否定。

  “差评”对于商家和商品而言,便如“污点”般格外引人注目。正因如此,不少商家对“差评”可谓是“恨之入骨”。面对“差评”,作为商家,与其选择恶意报复,不如将其看作是一面自省的镜子,深刻反思商品、服务、售后保障、物流、商品包装方面的不足之处,通过自省来反馈“差评”。

  古人常言:“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对于商家而言,尽是“好评”也未必真好,有时还会使消费者心生疑虑。但出现“差评”,也未必是坏事,它会让消费者感觉商品更加真实,更容易信任。据某权威报告显示:从淘宝店铺访问页面上来看,一般用户平均只会看2页多,而那些寻找差评的用户会浏览差不多9页。这个数据也说明,寻找差评的用户可能就是真心要买东西的用户。

  1985年,张瑞敏面对朋友对冰箱的“差评”,立即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随后亲手将问题冰箱砸毁,自此坚定了每一位海尔人的质量观。历时三年努力,海尔终获中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2015年,中国建设银行安阳分行曾花钱买意见,并为参与者设置了各类奖项,可见“评价”何其珍贵。作为商家,遇到消费者“差评”,决不可推卸责任,而应实事求是地去应对,用诚恳的态度去处理。“好评”诚可贵,“差评”价更高,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唯有正视“差评”,方能以“差评”为鉴,不断完善自我,从而赢得消费者的好口碑。

  文/程彦暄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夏熊飞 实习编辑 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6/09/23/409095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