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正视“暂停霾预警”背后的民意焦虑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夏熊飞 2017-01-19 00:02:49
时刻新闻
—分享—

  1月17日晚间,一张“关于暂停霾预报预警业务的通知”图片在微博上流传。当晚,记者从中国气象局相关工作人员处证实了该通知的真实性。该名工作人员表示,是因为之前气象局与环保部门在发布霾相关信息时经常会出现不一样的情况。这次将要出台一个联合工作机制,以后霾预警该怎么发,由谁来发,会有一个会商机制。(1月18日 澎湃新闻网)

  一个正常的业务流程调整,却引发了媒体与舆论的高度关注,这恐怕是气象人员没想到的。除去内部通知泄露引发的好奇心,其背后的逻辑与集体焦虑也许更值得关注。

  毫无疑问,很多人是犯了“标题党”的错误,只看到“暂停霾预警”几个字就开始质疑,而没有关注到为什么这么去做的原因。近年来,由于空气污染防治力度的增加,预警频发已成常态,然而预警级别“打架”的情况也在多地频繁发生:气象部门发布霾橙色预警,政府应急办却发布重污染红色预警。其实都没错,只是不同部门依据参考的信息不同,气象部门主要针对能见度,而应急办的预警则是立足于全方位防治。普通人也许并不了解这些,事实上也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因此,改进工作机制乃现实需求,确有必要。

  所以说,很多人有关“政府试图掩盖坏消息”的担心,可谓找错了目标。常识告诉我们,公众对一件事情的关注度,往往与接近性与重要性正相关。空气污染密切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政府治理雾霾的一举一动也牵动着公众的心,加上有些地方政府确实也犯过数据造假和预警不及时、级别不够的错误,因此稍有风吹草动,高度关注甚至是被误读就很正常。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是“故意误解”——将平时积蓄的不满发泄到一切有关的事情上,无论恰当与否。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背景不得不提。就在一个多月前,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发布了《北京市气象灾害防治条例(草案修改二稿)》,明确规定将霾列为气象灾害。很快引发轩然大波,多位环境法专家对此举公开表示反对,他们认为人类活动排放大量污染物是造成霾的根本内因,霾的本质是污染,与自然灾害有着根本区别。事实上,天津、广东、浙江等地也是如此,但似乎从未造成如此大的舆论反响,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冬季北京的雾霾太严重了。虽然有关人员说了,这一改变并不影响现有治理的工作格局,但之所以很多人还是担忧,就是因为集体焦虑——对现状不满,期望政府的重视程度能够更高一点,治污措施的力度能够更大一点,见效再快一点……

  正视不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实际行动化解群体性焦虑,显然是对误会最好的解释。

  文/宋鹏伟

来源:红网

作者:宋鹏伟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1/19/419452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