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寓善于乐,善能长久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夏熊飞 2017-03-06 00:02:21
时刻新闻
—分享—

  昨天是第54个全国“学雷锋纪念日”。最近媒体连发与“学雷锋”“志愿者”有关的报道,读来令人感动,并再度引出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好人好事如何才能绵延长久?

  行善分两种,一种是非常态的,偶然对陷入困境之人施以援手;还有一种是日常的,细水长流的奉献与生活融为一体,于平淡中见真章。后者或许不像前者那般轰轰烈烈,但于和谐社会而言,后者的重要性绝对不遑多让;好人好事的绵延长久,在多数情况下也更仰赖于此。

  南京日报日前刊发了两篇报道:一是栖霞区志愿者喻小萍,每天早上四五点钟,跟十多名志愿者在小区里晨跑,左绕右绕六七圈跑下来,身体活动开了,对小区的巡查也到位了;二是雨花台区宁南生鲜市场办了个“农贸市场早点名”微信群,集合了管理人员、摊贩和居民等,通过晒图挑刺领红包来监督市场环境,如今市场变得异常整洁。

  十几名晨跑者,就能完成整个小区的巡查;几十名摊贩居民,就能帮一个市场管好环境,以小微资金节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这不禁令人想象,我们在举手之劳间蕴藏着多少与社会为善的效率潜能;当这些潜能被释放出来,我们的生活环境又会发生何等变化?而要释放这些潜能,往往并不需要我们“能为人所不能为”,甚至也不必与我们追求自身利益相冲突。

  这样说,绝非怀疑雷锋的榜样作用。所谓“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雷锋的很多事迹一般人做不到,人人舍己为人的境界或许“不能至”,但有此“高山”在前,让大多数人在不必过于“舍己”的情况下乐于助人,应是个不太远的目标。只要做了有益于他人的事,无论有没有“舍己”,都可称得上是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了一份力量。

  不是人人都能当雷锋,但人人都能做好事,关键是找到个人生活与对外行善的结合点,让两者不相冲突,走在同一条道上。这样,行善带给人的满足感不会被“舍己”可能带来的不平感所消解,助人真正成为一件乐事。就像在那两篇报道中,喻小萍和其他十多名志愿者,就算不巡逻,也是要晨跑的;一边跑一边提供巡逻的“举手之劳”,她说,“能帮到左邻右舍,是一种钱都买不来的幸福”。宁南生鲜市场的摊贩和居民们,就算不参与“早点名”,也是该出摊出摊、该买菜买菜的;忙自己的事,同时顺便监督,能领到3元钱的微信红包,还有“出了力”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何乐而不为呢?

  既不影响自己原本的安排,又能在举手之劳间为社会贡献美好点滴,还有机会赢得他人感谢,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吝于行善,自我实现的道路就与社会前行的方向相重叠了。惟其容易,所以个人的善行更可能持续,所以行善的群体更可能不断档,乃至生生不息,从而达到善的“长久”。到那时,做好事的人或许已经淡化了“学雷锋”的意识,内化了“志愿者”的身份,不再意识到自己是志愿者,或自己在学雷锋,但是谁又能说他们不是呢?

  文/吴云青

来源:红网

作者:吴云青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06/422910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