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世界美如斯——读《七堂极简物理课》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2017-03-10 00:04:22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我的少年时代,就对宇宙的奥妙、世界的构成等终极问题充满兴趣与想象,读罢《七堂极简物理课》,它勾起了我更多追问渺远的冲动,也让自我在哲学意味浓厚的文笔中历经了一次探索宇宙物理的历险。

  《七堂极简物理课》(后简称《物理课》)的作者卡洛•罗韦利是意大利物理学家,也是圈量子引力理论的开创者之一。加之带有诗性的文笔,罗韦利的这本科普小书可读性颇高。《物理课》开篇从“最美的理论”讲起,也就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其后他还讲了量子力学,这是潜藏在现代物理学中最令人困惑的部分。

  直面星汉灿烂的宇宙,时常回勾起我对宇宙构造之谜的兴趣。《物理课》的第三讲就探究了我们所栖居的宇宙的构造,颇有兴味的是,历代科学家对宇宙形状的解释也带有那个时代的精神烙印,从亚里士多德到哥白尼,再到现代物理学,我们终于知道,从原始大爆炸至今的150多亿年,宇宙始终在不停生长、演化,从一个小球扩张到无边无际的规模。那么,大爆炸之前发生了什么呢?宇宙构成的基本元素是什么呢?

  罗韦利要回到这个问题,便在第四课里引入了粒子的概念。无论是爱因斯坦还是狄拉克,他们都曾以惊人的智慧发现了粒子运动的物理真相,这些微不可见的粒子就像点缀在夜空中的繁星,照亮着人类探寻真理的道路。为了能更好地解释这些抽象的理论,《物理课》后半部分勾勒了空间、时间的概念,并借用霍金的黑洞理论来呈现宇宙演化的奥妙。

  在我们已知的世界中,宇宙的物质性以备证明为颠扑不破的真理,进入了教科书的寻常叙述。不过,《物理课》并没有止步于此,否则它也就沦为平庸的科普读物了。我认为全书的点睛之笔恰恰在《尾声》篇,也即第七堂课,罗韦利从浩瀚宇宙回到了“我们”,作为观察和认知宇宙的主体,人类的想象力和思维方式与物理问题异形同构。当祖先们在狩猎后围在篝火边仰观天象时,他们就和宇宙的粒子展开了意识上的对话,好奇心让人类走出原始的荒野,形成了现代文明,在这个过程中,这些痕迹日积月累也就成了历史与故事。罗韦利认为,人类并非从宇宙中独立出来,而是与这个世界有机融合,而依据宇宙规律,人类这个物种不会延续很久,因为很多比人类更有可能无限繁衍的物种最终都被时光抛弃了。

  但是,这也并非是我们悲观的理由,因为我们的生死如同星辰的生灭,而我们的痛苦与喜悦也终究会与陨灭的浮尘一同消失,构成宇宙粒子的新的成分。从这一点上讲,我们或许是不必悲观的,毕竟,今天的时代已经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最前沿,我们依然在向绚烂的未知世界航行前进。某种意义上讲,《物理课》也是在物理学意义上的消逝到来前,让我们获取一丝哲理的慰藉。

  文/黄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10/423436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