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丫鬟身公主心”的最终命运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2017-03-15 00:03:3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观察中外历史的时候,我时常能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人并不像外界所想象的那样有奴性,而是充满反抗精神、斗争性。只是中国人更具世俗技巧,不到关键时刻,或者没有人聚敛、鼓动,不会真正去着手抗争的事业。

  起码在秦朝以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念便深入人心了,而科举制、王朝更迭等手段,也让更多的普通人意识到,只要凭借过人的能力、眼光和运气,超越阶层限制、成就非凡事业并非完全不可能,尽管难度也极大。但相比古老的欧洲、印度,中国人更相信超越本阶层的奋斗,甚至阶层的倒置,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如此一来,社会上往往有一种人,出身卑贱,却心比天高。中国儒家讲“内圣外王”,所谓“修齐治平”云云,无一不是从个体内在入手,进入个体命运和家国天下变动的实践,这就让人的个体意义得以凸显,而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出身不足以支撑自己的理想的时候,他就会调动圣贤哲学里各种理论来为自己的奋斗佐证合法性。

  但是,这类人起码在所谓成功之前,极少能得到旁人的理解乃至尊重。国人爱讲“推己及人”,但将之庸俗化的结果,便是妄图以自己的价值观来揣测别人的言行。史料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般言论常见,便是这类被压抑、暂时埋没的大人物的尴尬所在。

  这些尚且只是男性面对的问题,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地命海心”,但在女性里,这个现象更加普遍,也更值得反思。

  《红楼梦》里的奇女子之多,超过了此前大多数文学作品里的女性形象。与金陵十二钗不同,大观园里的丫鬟们呈现着更明确的等级分化和与之相伴的身份意识。袭人虽然才貌并非最佳,但颇有心计,更厉害的是,她的身份意识十分明确,而且总能做到不越级、不做“不该做”的事情。在与宝玉“初试云雨情”时,她便想到了自己的身份决定了其妾身以从宝玉,绝对坐不上夫人,但的确比小妾、大丫头们要高一格,与宝玉先有鱼水之欢,合情而合理。

  但曹雪芹更喜欢、更想浓墨重彩地表现的却是晴雯。很难讲晴雯有明确的超越身份的意识,因为若出于此,其形象也就不甚可爱,更像是陈涉式的野心家了。晴雯的意识来自本心,来自其资质,论样貌身形,晴雯于万艳群芳中可居前列;从文学设置上看,晴雯“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像林黛玉”“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足见曹雪芹对其之怜爱。

  晴雯的姿色和性格与其身份不吻合,这也是她的个人悲剧的来源。“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正是其悲剧的写照。但从人性和文学的关照上看,晴雯的光辉却是超过袭人、麝月等丫鬟的,可红楼的世界终究是虚幻的、带有理想色彩的,当堕入浮尘中,现实中的晴雯只会有更惨的结局。

  试图以一人之力对抗时代的主流和大潮,成功了,这便是历史膜拜的英雄;失败了,便成了不识时务者。历史上绝大多数晴雯式的人物,最终的命运只能是前者,这也是曹雪芹看透了、并且也没法否认的残酷真相。但当千万个晴雯式的意志汇聚成历史的洪流,变幻为更迭主潮下的暗流的时刻,“丫鬟身公主心”或者说“地命海心”的人,总归会完成这样一个背后会被看成奇迹的创举,而这也意味着社会的稳态和传统被击碎,在这个加速流变的漩涡里,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文/黄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15/42386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