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请问曹林先生,您认为如今的房价正常不?

来源:红网 作者:李蓬国 编辑:林旻煜 2017-03-18 00:10:1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来,两篇分别题为《最近有点为北京难过》和《一枚中科院科研人员的自白:我为什么选择离开》的文章火了,再加上新华社的一则题为《北京学区房可在美国买个镇,你怎么选》的报道,再次引起了人们对高房价的不满。可是,也有不少主流媒体和知名评论员出来为高房价站台。

  从我们的主观感受而言,现在大部分人都觉得房价普遍太高,太不正常了。可是,偏偏有人为之辩护,认为“存在即合理”。

  日前,红辣椒评论发表的一篇题为《逃离北京,何必那么悲情?》的文章认为,大城市竞争激烈,“如果不能够赚更多的钱,选择离开也只是常态。”另一篇题为《比买不起房更可怕的是年轻人的焦虑》的文章说:“假如我离开,我会叹息我的实力还不够,但我不沮丧,不抱怨,因为我深信,总有一天,我在任何一个城市都能来去自如。”某知名微信公众号也发表一篇《不必为北京感到难过!三十岁还坐等城市爱你,可能是脑袋缺根筋》的文章,作者认为高房价逼着人们逃离北京是一种“历史的优化选择”……

  这些评论者都认为现在的高房价完全“正常”,高房价把清华北大博士毕业生、中科院青年科学家逼走也完全“正常”,暴露了他们与我们的隔阂。这其中,为高房价辩护最“动听”的,要数知名评论员曹林先生。

  16日,曹林在自己的公众号发表一篇题为《我仍然意气风发,希望你也是》的“暖评”,让我见识了一个评论员可以“意气风发”到何种程度。

  曹林说,飙涨的北京房价让人感到抑郁和焦虑,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今天的年轻人感到难过》的评论,体味年轻人感受到的压力。本以为,这种替年轻人鸣不平、体味他们压力的文章,会在戳中他们痛点的时候引发他们的共鸣,会去抱怨高企的房价,会埋怨环境给自己带来的压力。没想到,文章后面的跟帖并没有被这些“负能量”所主导,年轻人们并没有借机抒发高企的房价给自己带来的消极情绪,相反,多是一些阳光的声音。

  看到这里,我就蒙了。疯狂的房价把中科院科学家、北大清华博士生都逼走了,可想而知对普通老百姓的压力更大,对这样“不正常”的房价抱怨一下,批评一下,不是挺“正常”的吗?怎么就变成“负能量”了?难道,所有批评都叫“负能量”,所有“正能量”都必须是赞美?曹林先生差不多就是这么个意思。不过,他不是叫人“赞美”,而是叫人“奋斗”。听听他所谓的“阳光的声音”吧。

  有人说,把欲望放低一点,脚步放快一点,心胸放宽一点,都还好。有人说,无论年轻人多么不容易,最好的安慰剂是大家都一样。有人说,我仍然意气风发,希望你也是。还有的说,如果真的有了自己想达到的目标,想做成的事情,就不会有功夫和心情去看别人怎么怎么样了。

  买不起房就“把欲望放低一点,脚步放快一点,心胸放宽一点”,就想着“大家都一样(买不起)”,这无非是“知足常乐”的精神鸦片,跟王开东的“人生不如意,幸好有庄子”,以及于丹的“心灵鸡汤”有异曲同工之妙。面对雾霾,于丹选择了她最擅长的心灵鸡汤,她告诉大家,可以“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这样的精神胜利法,跟曹林的“阳光的声音”有何区别?

  不过,相比起来,曹林还是要“积极”很多的。

  他说,我喜欢这份阳光心态。这种阳光,不是像鸵鸟那样把头扎进沙堆回避压力和问题,而是用自己的努力去面对压力。当改变不了环境时,那就做好优秀的自己,当迷茫而浮躁的时候,就做好手里的事。人们爱听“环境多么恶劣”“外界多么糟糕”“社会多么操蛋”之类的抱怨,因为这能让自己可以舒服地躺在“不是自己不行,是这个社会不行”的温床上,而不愿面对“如果社会不行,为什么别人能行”“不是社会不行,是你自己不行”的现实。人们爱用“顺其自然”来安抚面对坎坷和艰难的自己,不过一句话说得好:真正的顺其自然,是穷尽努力后不留遗憾的不强求,而不是躺在那里双手一摊将一切归于环境和运气的毫无作为。

  “如果社会不行,为什么别人能行”?终于明白了曹林的逻辑:你不是觉得房价过高吗?既然有人买得起,甚至轻松实现“一亿小目标”,而你买不起,那就说明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房价的问题。你不是觉得雾霾严重吗?既然有人可以选择移民而你不能,那就说明是你自己的问题,不是雾霾的问题。你不是觉得电信诈骗太猖獗,担心被骗吗?既然有人炼就“火眼金睛”,化险为夷,甚至反“耍”诈骗分子一把,而你不能,那就说明是你的问题,不是电信诈骗的问题……

  总之,一切社会问题,只要有人能化解,而你不能,就证明不是社会问题,只是你个人问题。一句话,“不是社会不行,是你自己不行”。那么,你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奋斗。是因为奋斗不够,所以实力不够。所以不要埋怨高房价,不要批评雾霾,不要谴责电信诈骗,只能埋头奋斗,“做好自己”,等你成功了,一切问题就不成问题。

  “万事不问,奋斗不息”,就是曹林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看看,作为一个以“激浊扬清”“舆论监督”为本职的知名评论员,就是这样教导年轻人,尤其是教导年轻的媒体人要当“睁眼瞎”“沉默的大多数”的。

  文/李蓬国

来源:红网

作者:李蓬国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18/424199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