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耳畔中国》将民歌文化与电视娱乐无缝勾连

来源:红网 作者:孙仲 编辑:林旻煜 2017-03-24 00:17:16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这些被比作“清流”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开始走红,终于打破了音乐选秀、明星音乐竞技真人秀“霸屏”的格局,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此之后,安徽卫视在周五晚间黄金时段推出国内首档大型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3月22日《中国青年报》)

  在新形势下,国内电视娱乐节目面临新的定位和整合。同时,随着人们对优质国货的需求回暖,文化艺术上的中国化和民族化也愈发成为观众期待与选择。在此大背景下,《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等文化类节目备受推崇,而以“音乐版《中国诗词大会》”走入大众视野的中国风音乐竞唱节目《耳畔中国》也引发了一阵民族音乐热潮。

  近些年来,音乐选秀类节目我们没少见,但多以娱乐为主,鲜有真正将音乐放在第一位的。或许正因此,“人红歌不红”的现象颇受争议。而《耳畔中国》则以传承民族音乐为己任,将民歌文化与电视娱乐进行无缝勾连,从而在歌声中,带给观众艺术上的享受和心灵上的熏陶。

  《耳畔中国》并非简单的民歌竞唱,而是对来自中国各个地域、各种风格的本土音乐的一次大巡礼,堪称一场文化盛宴。正如该节目音乐总监捞仔所言,有太多散落在民间、没有挖掘出来的好音乐,“需要有一档节目将它们一一呈现出来。”节目还邀请到曾担任《中国诗词大会》评委的著名学者郦波教授,现场讲解歌曲背后的文化知识与渊源,让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能够理解到民歌的“前世今生”及其所展示的人文情怀,起到寓教于乐、文化育人的功效。

  该节目开播以来,已经有很多耳熟能详的民歌被选手翻唱,如《谁不说俺家乡好》《赶吁归来阿哩哩》《北京的金山上》《八月桂花遍地开》等。也有一些民歌是很多观众不太熟悉,甚至是首度进入观众视野的,如《咕噜山歌》《一对对鸳鸯水上漂》等。但不管观众熟不熟悉或喜不喜欢,这些民歌在节目中被选手们用不同风格翻唱以后,都展现出了特有的魅力,深深地吸引着观众,感染着观众。有一期节目中,一位选手以一首《我的祖国》征服全场,更被喻为是“四两拨千斤又打动人心”,赢得了荧屏内外的最大共鸣,评审阎维文、王黎光、雷佳以及“观察员”郦波也赞不绝口,堪称“八方点赞”。

  行文至此,忽然想到老歌翻唱的问题。好多老歌,是带有一定生活烙印的,有时候一首歌就是一段历史。重听这些老歌,可以让人的心灵重新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倍感温暖。比如《我和我的祖国》《我的中国心》等,虽然风格迥异,内涵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都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代表了一个年代的人文特色。这些歌曲只要有人在舞台上重新演唱,依然会受到人们喜欢,并让人产生回味和共鸣。在各种风格歌曲不断涌现的今天,重听这些经典老歌,还真有种重回过去的感觉。

  其实,无论是哪个年代和时代,都免不了要翻唱经典老歌。而且,每次翻唱,都会有新的感受。同时,还有好多经典老歌,因为内涵丰富、旋律优美、易于传唱、广受欢迎等而被当今歌手重新演绎,赋予其新的音乐元素和时尚风格,再次获得了流行生机。特别是港台地区,这种现象更为明显,而且非常成功。比如《热情的沙漠》被庾澄庆翻唱,《龙的传人》被王力宏翻唱,《站在高岗上》被张惠妹翻唱,等等,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国内的好多经典老歌,尤其是民歌,是很值得经常拿过来,重新唱一唱的,一定会越唱越有魅力,越唱越有新意。周华健曾在他的个人演唱会上翻唱《凤阳花鼓》和《南泥湾》,赵传也曾翻唱过改编自广西民歌的《心想唱歌就唱歌》,均产生了不俗反响。

  “大美之中国音乐,至善之华夏文明。”《耳畔中国》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优质的“国货”音乐,唤醒人们血液里的民歌记忆,折射出电视媒体的艺术情怀和文化担当。喧嚣的娱乐声中,有这样一股文化“清流”在涌动,实乃观众之幸,中国民歌之幸。

  文/孙仲

来源:红网

作者:孙仲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24/424683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