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妄评他人的选择是一种修养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2017-03-29 00:02:5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社交尤其是恋爱问题里,时常遇见这样的观点:“我对你这么好,你为什么对我不好?”“我这么优秀,你为什么不和我恋爱?”“你这样不对,应该完全按我说的做”“听我的吧!我都是为你好。”

  这种观点背后的思维,我称之为“个体泛化”,也即,试图以个人的价值观、立场和目标来影响他人,甚至统摄群体。由此相关,这类思维也容易特别敏感于他者对自己的评价,而一旦自己没得到别人和环境的认同,就会陷入焦虑,甚至痛苦中。

  作为个体,我没有干涉他人喜好和选择的权力,也没有因别人出于个人考虑反对、据斥自己而难过的必要。因为这都是对个人权利尊重的前提。

  与个人主义的节制相反,另一种思维方式,是上世纪宏大叙事思路的延续,它崇尚一种整体性的、融合性的和综合性的路径,尽管在非常时期,它能唤醒人内在的强大激情和动力,但在日常生活中,指向性过强、目标意识过重的思维,往往会让人陷入焦虑和苦闷中。

  这种思维方式的极端化表现,就是处处考虑自己在他者眼中的样子,过度看重群体对自己的评价,并试图以自己的三观来统摄旁人,“改造”之后的结果,往往是自己被群体反噬,这种事情在有启蒙姿态的知识分子里比较常见,所以知识分子也更容易患有抑郁症。若再不加以节制,就会让自己身心崩溃,最后陷入价值观的紊乱和个体自戕的风险里。

  某种意义上,我正是看到了这种思维的潜在风险,才更是经常时时敲打自己,勉励自己,不要落入这种近乎偏执的路径中。很难说这是一种理论上的自觉,只能说是基于人生经验的反观。

  尤其在恋爱中,更没必要“个体泛化”。对于一个心仪的人,在搞清没有利害关系后,也即,两人的感情是纯粹而非有目的性之后,即使对方不接受自己,也没必要因此懊恼,更没必要反过来质疑自己,而是要想清楚,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无论是否是自己做得不好,都当“无则加勉,有则改之”,而且,也不必批评对方的观点,更没必要将这种据斥的影响面扩大化,否则就落入了“个体泛化”的泥淖了。

  在另一方面,并不应认为因为自己优秀,或者对人家很好,人家就理应认同自己。有时候可能是自己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对方的问题。交友恋爱,都讲究一个缘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境界虽难达到,若对牛弹琴也是无意义的。同理,就算自己不喜欢对方,也应当以最大的尊重和礼节对待,若藉此自喜自满、甚至傲慢无礼,皆是小人之为,实在太low。

  《中庸》早有云:“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遏止“个体泛化”的背后,还在于慎独和自我克制的能力。人皆有七情六欲,但做任何事情,当以不妨害他人为基本前提,当自己独处时,心无旁骛、节制欲望就更难,也更弥足珍贵。自我(个体)与他者的关系、自我与集体的关系、自我与自我的关系,这三类关系构成了对话/认同的基本结构,在这其中,我最看重的还是自我与自我的关系,这也是最能显现出一个人修养高低之处。

  文/黄帅

来源:红网

作者:黄帅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3/29/425120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