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截留47万助学金的校长胆从何来?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2017-04-19 00:02:01
时刻新闻
—分享—

  2012年至2014年间,江苏省灌云县陡沟中学原校长于宝军利用职务之便,伙同分管财务副校长张永敏,违规安排学校后勤会计胡方兵截留学校贫困生助学金共计47万余元,用于学校的招待费和差旅费。其中,招待费用共计32万余元、出差旅游费用共计14.8万元。三人均受到开除党籍处分,于宝军和张永敏依法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前任校长的问题也正在调查之中。(4月18日 澎湃新闻网)

  按江苏省2012年出台的相关规定,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给予生活补助,然而,此后的3年间,国家财政拨付陡沟中学共计47万元的贫困生助学金,却成为了该校校长的小金库,并以招待费及差旅费的名义挥霍一空,一分一文也未发到贫困生的手中。

  这样的“蛀虫”自然当千夫所指,且难逃法网。但愤懑之下,更多却是震惊:一个农村中学的校长,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公然从贫困生“口中夺食”,胆从何来?更何况,贫困生助学金从划拨到发放,有规可循,更不乏监管,又何以仅凭校长一人“拍板”,就能够瞒天过海,且在长达3年的时间相安无事?

  究其原因,除了于宝军等人的贪婪使然,显然还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对陡沟中学鲸吞助学金的查处尽管尚在“进行时”,但就已曝光的“内幕”来看,不能不说,正是该校长期以来私设小金库的所谓“潜规则”,以及贫困生助学金运行机制上的“不透明”,再加上形同虚设的监管,共同“成就”了这一切。

  事实上,于宝军最初即是失足于“潜规则”。他刚到任时,也曾让把助学金“直接发给学生”,但当听说“前任校长一直就没发”后,即转而“效仿”,也干起了把助学金归入小金库的“同一营生”。由此可见,尽管“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但“潜规则”无疑成了其开启贪婪之路的“催化剂”。看来,只有顺藤摸瓜,将前任校长的问题一并查清,进而让一应“潜规则”现出原形,才能还校园一个清明。

  而贫困生助学金从评定、申报、拨款,直到发放,更是漏洞多多。譬如,每年15万元左右的助学金到帐,却未见出现在该校相关年度的财务报表中,可见该校分明是在“做帐”;再如,将贫困生的银行卡统一保管,统一签名打卡,不过是为“方便”转入小金库,又何谈制度防范?

  再加上相关程序的“不透明”,才得以“蒙”住了众多贫困生及其家长,从而让暗箱操作有机可乘。不妨设想一下,倘若贫困生助学金在其整个运行过程中,都能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不说3年不见分文,就是助学金数额稍有差池,也会引发众议,又岂会出现47万助学金被悉数挥霍一空而众皆不知的怪事?

  其实,于宝军们的手段说不上有多高明。倘若相关部门能当好黑脸包公,顺着国家财政拨款的轨迹查起,看其是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并不难发觉其中的蛛丝马迹。倘若再沉下身子,到相应贫困生家庭“问道问道”,一切不都昭然若揭了么?遗憾的是,正是监管的缺位,或者说是不作为,这才让纸包住了火。

  如此看来,于宝军们截留47万助学金一案,除了进一步追查前任校长的“潜规则”外,有必要查一查相关部门的不作为,让那些助纣为虐的“老熟人”们受到应有的惩处。而只有监管不再失守,才不会给大大小小的于宝军们以任何贪婪的机会。

  文/徐甫祥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4/19/426982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