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必放大应试教育的“受害者情节”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旻煜 编辑:夏熊飞 2017-04-21 00:04:03
时刻新闻
—分享—

  18日在北京发布的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7)》显示,中国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总体不高。在被调查者中,半数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所在学校应试教育倾向严重,他们最期待学校在“注重孩子全面发展”上做出改变。(4月19日 新华社)

  该报告是21世纪教育研究所发布的。参与调查的家长共13561人,其子女就读学校分布于31个省份。从样本数量和覆盖面来看,该报告具有较高的信度。事实上,很多人恐怕都并不惊讶于这一调查结果。天下苦应试教育久矣,别说广大家长和学生,就是此刻还在奉行应试教育模式不动摇的广大学校,未必就对以机械记忆和重复训练为特征的应试教育,抱有什么好感。只是在当中高考的指挥棒不变,分数仍然是决定升学乃至未来就业质量好坏的情况下,似乎大多人只能被动地接受事实,过多地畅谈理想的教育模式,也显得十分奢侈。在此语境下,社会上下布满了对应试教育的愤慨无奈之情,布满了在应试教育中的“受害者”。

  平心而论,囿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紧缺,当下的各类升学考试,在实现着筛选人才的功能时,实际上亦是在进行着“淘汰”,在各种各样的“淘汰”后,实际上已经没有多少人可以自豪地自诩自己为应试教育模式的最大受益者。更何况,当下最受诟病的问题是,教育效果测评机制的死板和僵化,用中高考这一次考试来衡量初高中三年的所学,背后自然是无数人无穷的遗憾。就有一名资深高中教师曾对我提及,即使考前如何强调学生应该放平常心面对高考,但学生高考前失眠抑郁,考试失常发挥等现象也比平常大考多得多,高考这一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考试,同时也会是高中阶段学生成绩波动最大的一次考试。

  也因此,对当前教育模式的改良,应该首先诉诸于改变以往“一考定终身”的评价逻辑,也只有在这个问题上实现突破,家长们和教育界所期待的,真正“注重孩子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才能抵达现实,这前后者具有次序性,我们不能在现行教育评价体系不松动的前提下,去奢望教育实践的改弦更张。此前号称“高考工厂”的衡水中学落户浙江而饱受舆论非议,坚持严苛的教学管理,和对分数的唯一追求,成为了最大原罪。尽管如此,尽管家长内心里未必是对此抱有好感,但对其趋之若鹜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原因就在于衡水只不过把全国各高中都不同程度上存在的教学理念和倾向演化到了极致。在我看来,任何“以五十步笑百步”的秀教育优越没有实际意义。

  当然,也正是部分由于“受害者情节”的存在,对教育改革的呼声,对素质教育的呼唤也会一直存在,这是我们的教育模式走向科学、走向文明、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源之一。但需要明晰的是,当前的教育乃至饱受诟病的评价体系在促进人口素质提升,选拔人才、乃至促进阶层流动等方面仍然具有巨大的作用。我们不能将主要是对刻板评价体系的痛感,转化成对整个教育机制的痛感,

  另一方面,反纯粹应试教育也并非是反考试、反教学管理。鲜为人知的是,就是在国内教育界推崇的欧美素质教育典范的英国,绝大多数普通学校的确采取的是“放养教学式”,但这种教育方式事实上是让孩子较早地失去了未来跻身上流社会的可能,而在全国只有7%录取率的“文法学校”,采用的恰恰是类似于中国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业异常繁重,由此创造了占据剑桥、牛津50%的学生比例。

  所以,与其自怨自艾,沉浸在因为信息不对称等因素,而形成的“素质教育”美好想象中,进而放大自身在现行教育体制中所受的伤害,不如正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谋求循序渐进的教育改革。在此方面,不顾国情和传统的各种论调,或许都带有反智、反精英的戾气。

  文/林旻煜

来源:红网

作者:林旻煜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4/21/427213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