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莫让“没有公车”成了懒政的遮羞布

来源:红网 作者:吴桂桃 编辑:夏熊飞 2017-04-23 01:09:28
时刻新闻
—分享—

  在江西鄱阳县凰岗镇境内,有一座老桥破败不堪,岌岌可危,而这座老桥是当地村民外出劳作、祭祀的必经之路,村民担心会随时坍塌,隐患严重……记者和该县水利局取得联系,建设管理股的程股长竟称:我们没车没人,不方便去查。(4月21日 中国网)

  没公车接送,出行不方便,这是事实。但以此为理由少下乡、不下乡,不履行该尽的职责,未免太牵强附会。回想建国初时,干部下乡只需一双草鞋,便可走遍千家万户。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干部脚踏自行车,或骑摩托车,也不照样深入群众,奔赴工作第一线?鄱阳县破败老桥,事关过往群众安危,极易引发桥塌人亡事故。管理部门却以没有公车,不方便去查为由,不履行职责,说到底,是思想深处没有群众,不拿群众生命当回事。

  车轮腐败曾广受诟病,公车费用过高、私用严重等问题一度成为顽疾。2014年7月,国家出台公车改革方案,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车轮腐败问题被釜底抽薪,从源头上得到了化解。然而,部分干部惯于车来车往,对公车的依赖思想严重,没有公车作“坐骑”,顿觉难以适应,基层调研、走访慰问、解决矛盾,似乎寸步难行。藉此少下乡、懒下乡,甚至不下乡。

  出门必公车,是享乐思想在作祟。少数干部生怕泥土粘了鞋底,不愿汗水湿了衣襟。不乘坐公车,显示不出身份“高贵”,在群众面前没有威风,在他人面前没面子。凡事想着车来车往,追求“舒适”状态下开展工作。干部舒适了,群众能得到舒适吗?进村一阵风,出村一溜烟,隔着车窗玻璃,怎能贴近群众?群众需要的不是“皇帝的新装”,而是解决问题、得到实惠。

  民心需用脚步丈量,问题要用双手解决。不登高山,怎知天之高;不临深溪,岂知地之厚。挑水不到井边,脱离群众,岂能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怎能把惠民政策完整地送到群众手中,焉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公车根本不应成为横亘在干群间的障碍,况且,公车改革配套了相应的车补。车补并非福利,更不是工资收入的补充。是专门用于出差、下乡的补贴。从政策而言,是鼓励干部多下乡,深入群众办实事。

  公车不是下乡的标配,打着没公车的幌子,事实上是懒政行为的表现,充分暴露不愿干事,不想多干事的心态。履职尽责是干部的基本义务,懒政只会让惠民政策末梢梗阻。管理部门要加强干部履职督促,充分运用能上能下政策,不干事就靠边,干不好事就让位,延误政策、贻误民生就要从严追责,以此促进干部勤政务实。

  文/吴桂桃

来源:红网

作者:吴桂桃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4/23/427380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