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击假医广告不能只盯着刘洪斌们

来源:红网 作者:张友堂 编辑:王俞 2017-06-23 00:06:4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几日,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成为网红,人们不知其来历,好几个单位已宣布没有此人;其身份,有时是苗医,有时是蒙医,有时是中医;其姓名,有时叫刘洪斌,有时叫刘洪宾。此人在多个电视台做广告,推广药品,夸大药品疗效,让不少人上当受骗。最终纸包不住火,被曝光了。刘洪斌瞬时成为众矢之的,谴责声、责骂声、诅咒声滚滚而来,挞伐之声不绝。

  诚然,刘洪斌有着演员的天赋,长袖善舞,滔滔不绝。并且还掌握了一定的中医知识,在电视上夸夸其谈,大有胜过华佗的本领,忽悠了不少人,给不少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对这样的人不仅要进行谴责,还应该依据相应的法律进行严惩。

  但是,刘洪斌能够兴风作浪,让如此多的人上当受骗,仅仅凭她一己之力是万万不可能的,恐怕还有一些帮凶或帮闲。这些帮凶或帮闲中,其一,就是药品生产厂家。一些药品生产厂家,为了经济利益,大肆夸大药品疗效,进行虚假宣传。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们包装了一些像刘洪斌这样的人。其二,就是一些电视台、媒体,为了经济利益,只看到广告的收益,而对广告的真假不严格把关。近些年来,不少电视上的医学讲座、药品广告泛滥。一些假医生所做的讲座很多都缺乏医学常识。一次,笔者无意中看到一个医学讲座,讲话者讲了一个故事,说古代有一女子,得了一种怪病,请了不少医生,都不能治愈。后来一位医生到了女子房间,发现地上有一堆积了很长时间的尘土,就让女子的家人用这堆尘土为女子煮水喝,结果这位女子的病就好了。讲话者解释,其中的原因是尘土中有土霉素。这种解释真不是一般的脑洞大开,确确实实是荒谬至极。这样的解释,略知中医的人都不会相信。可是,这样的人却在电视台上夸夸其谈。真不知道,电视台是如何把关的。其三,是监督部门。一些虚假药品在电视台上长期播放、一些药品的疗效被肆意扩大,监督部门显然难辞其咎。

  当然,刘洪斌们之所以能兴风作浪,一再出现,也和我们现在对中医的庸俗化有很大的关系。

  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华夏民族从长期的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这中间,有一些杰出的人物在不断进行总结、归纳、提高。中医又分针医和药医,这两者走的不是一条路子。东汉末年,张仲景总结前人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把中医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极大地推广了中医的临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即便是在今天,只要辩证正确,正确使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疗效依然是十分显著的,这已经是为很多人所证明了的。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伤寒杂病论》有些内容丢失,有些内容是后人加入的,受到了损失和损害。再者,不少医者对《伤寒杂病论》没有掌握好,不能正确理解与把握,导致疗效减弱。

  尤其是宋朝之后,中医走了另一条路子,很多医者不会、不敢使用《伤寒杂病论》中的方子。而中医中掺杂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什么五行八卦、吞符念咒又混了进来。而一些医生给病人治病,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理,开一些无关疼痒的养药。江湖郎中众多,鱼龙混杂。一些医生开出了“蟋蟀要成对的做药引子”的荒诞方子,而有的药物书上把“寡妇席下的灰尘”也当成中药。

  中医成了大杂烩,疗效越来越差,越来越式微。在西医的冲击下,已经是岌岌可危。而且,现在的不少人还把中医庸俗化了,把中医用来当做养生保健了。因而,中医保健开始泛滥,电视讲座、广告等铺天盖地,出现了不少打着中医旗号行骗的骗子,刘洪斌似的人物不断出现,导致不少人上当受骗。这都是人们缺乏中医知识,对中医没有正确理解造成的。

  要改变这种现状,一是要大力普及中医知识,尤其是普及真正的传统中医,让人们真正了解中医。二是要加强监督监管,不给骗子行骗的机会。

  文/张友堂

来源:红网

作者:张友堂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6/23/433247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