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华社小调皮火了,“受众为王”非空谈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司马清 2017-06-25 00:04:5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新华社火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刷屏了。三个小编,在新华社微信公号上推送了一条简短的国际新闻,标题9个字,正文37个汉字加2个阿拉伯数字,被网友戏称为“新闻越短事越大”。新华社小编也迅速回应了网友们的疑惑,王朝负责刚刚、陈子夏负责沙特王储、关开亮负责被废……有意见?之后一连串的评论更是亮了。

  针对这条推送,有人说,看新闻30秒,看下面的评论一个小时。虽是戏言,有夸张的成分在,但其折射的却是大部分受众心态,即关注新闻,也关注评论互动。就后者而言,也凸显了评论区本身的现实吸引力和受众对评论的喜爱追捧。

  换个角度来看,其也表明现在的新闻区和评论区都是做内容的好阵地,都要把握好,并且守得住。显然这次,新华社的小调皮守住了评论区这一内容阵地,并且,较好的赢得了受众。

  看新华社小编在评论区那些亮了的回复,数十条评论的点赞量过万甚至几万,可见关注度和感染力。而且内容幽默明快,语言轻松,还不时扯一些网络热词,确实接地气,也让看新闻的受众拥有一刻的笑容。还有,如此评论区更与过去新华社给人以严肃认真的刻板印象形成鲜明对比,新鲜、好玩的感觉就出来了,这样一来,受众亦能更好地投入进去,便有了现在所看到的爆裂传播效果。

  这其实是一种突破,不仅是语言风格的突破,更是内容的突破,编辑思维的突破。这样的突破,既是顺势而为,也是现实中比较难得的。把评论区搞得“风生水起”,在互动中也能抓住受众的心,这样的敢于尝试,其实质上就是一种适度迎合受众的体现。这已经不仅仅是对“内容为王”的追求,更是对“受众为王”的追求。

  当然,新华社这次 “小调皮”,并没有那么完美,还差点玩砸了。其调皮卖萌的话题刚出不久,就有“老编辑”来挑毛病,说是有不严谨的词语使用。但是,神奇的是,“老编辑”挑毛病后,在舆论场里,除了吐槽新华社编辑不严谨的声音外,为新华社说话,站台,反斥责“老编辑”挑毛病,太小气的声音也比较强烈。

  这两种声音没有绝对的对与错,但是要明晰,前者是一种正常的声音反应,可后者在现实中的强烈,却有着不一般的意味。怎么说呢?其彰显的是新华社调皮互动的“魔力”,这也是主动与受众相融的效果凸显。

  而且,对于前者的声音,新华社编辑也出来承认错误,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事情解释清楚,并将回应置顶。这是应有态度,也让人看到了新华社的责任感和现实担当,这一小风波就算过去了。这一风波能够如此终结,也足以体现受众在新华社心里的地位,受众也算是没白追捧它。

  不过,新华社在尝试追求“受众为王”的同时,也不能丢了“内容”。这里所提的“内容”,并不是指新闻内容,而是评论区里的内容。以后,评论区也要作为内容的生产地,要做到的不仅是语言讨喜,内容吸引人,还要让内容有真东西,有正确价值观的印记。

  否则,新华社这次在评论区的新鲜探索,终只是流于表面,博人一笑而已,没多久就会消逝,所谓的“赢得受众”只是一时罢了。唯有“加固”评论区,让其更加充实,有内涵,也不乏严谨认真的态度,或许才能真正守得住受众的大阵地。

  未来,新华社小编的调皮与幽默会不会延续,该怎么延续,又会如何变化,现在得到的粉丝受众还能留多久,我们拭目以待。

  文/王彬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6/25/433448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