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用GPS管理扶贫干部当谨防“副作用”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2017-07-01 00:05:3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陕西榆林市发文称,将进一步加强对扶贫干部的工作管理,对全市参与扶贫工作的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实行GPS定位管理。不少网友认为,扶贫工作能否做好,关键要调动扶贫工作人员的积极性。(6月30日《新京报》)

  扶贫工作始终是各地党委政府的重心、党员干部心中的“牵挂”。近年来,为了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地可谓绞尽脑汁、创新迭出,只要真正助力群众脱贫致富,什么办法都要试他一试,尽显干部对事业的热情、对群众的担当。

  采用GPS定位来管理扶贫干部,其出发点可圈可点,不管怎么说,扶贫干部如果作为不够、担当不足,势必会对扶贫工作的最终成效产生消极影响。但广受社会舆论争议的,就是GPS管得住人,能管得住心吗?更有不少专家学者将关注焦点汇聚到保障扶贫干部的积极性上,认为“过刚易折”,应当采取人性化的管理手段。

  扶贫致富是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职责之一,必须真刀真枪地干事、创业,确保脱贫成果的圆满实现。所以我们在工作中来不得“假把式”、摆不得“花架子”、放不得“空响炮”,要不断寻求最好最优的成果。GPS管理固然有其初衷,希望扶贫干部真正“沉”下基层、站得住脚,多发扬一些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先进精神。但扶贫办法也想了、资金也投入了、人力也布置安排了,若是无法实现真脱贫,那一切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对于榆林采取的GPS定位管理的办法,无需过度关注扶贫人员积极性等过程性因素,而应当将重点放到扶贫成效的匹配之上,若是对扶贫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再多些定位又何妨?但我们也知道,扶贫工作必须求真务实,用尽各种办法,不少干部可能会去临近城市,为贫困群众协调申请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也有的干部会去行政部门,为特困群众、疾病群众申请相应的民生补助……只有让扶贫干部放开手脚、真正“运转”起来,才能进一步降低贫困、消灭贫困。由此可见,定位管理反而会制约干部作为,未必会对推进脱贫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们做扶贫工作,小到办法、对策,大到政策、制度,都需要从保障贫困群众的切身利益角度出发,真正能让群众得到应有的实惠,切不可陷入“为了管理而管理”的制度怪圈。扶贫政策、管理举措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充分调研、充分实践的基础上,要么不去管、不去做,要管就管出实效,要做就做到最好、做到最优,切不可想一出是一出,不经充分论证就做,让群众看了笑话。广大扶贫干部也要树立强烈的党员意识,强化党性修养,自觉主动作为,始终将脱贫作为当前最大的使命来担当作为,做到管与不管一个样、查与不查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群众看到希望、找到努力的方向,与党委政府决策同频共振。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01/434185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