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莫止于“要成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2017-07-11 00:06:24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偶然听到一领导“教育”下属说:“你这所谓的创新,都是别人已经成型的成果,还叫什么创新?”下属无奈回应道:“可这也是我们研究之后才得出的结果,之前并不知道早就有人创新出来了。”好不容易有一次创新,居然是别人的“旧成果”,别提多尴尬了。

  这是一个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创新思想早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人们常说,创新就是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若是创新者借不到力,搭不上巨人的肩膀,仅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了算不得创新的“创新成果”,就该直接否定他吗?

  从创新的历史角度来看,未来的创新势必越来越难,工程也可能越来越浩大。何以至此?在过去,创新可以是一个点子、一次偶然的见解、一回静思研究。而对于现在,甚至未来的创新者而言,创新要能发挥“前人栽树”的作用,以先进的经验成果、理论成果、研究成果做基础,否则就是“重复劳动”。

  不经意间做了“重复劳动”,那也只能算是“美妙的误会”,毕竟理论成果丰富的今天,并非各种创新成果都会公之于众,都能随时借力的。而即便是做了重复劳动,就没有价值了吗?也不尽然,自己研究出的成果与理论,终究是多了一层实践,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因此,我们无需对每一次创新的过程妄加否定、妄加指责。

  时下,有的单位、领导,对下属缺乏应有的包容,对创新成果过度地索求,以“压榨式”的要求“胁迫”创新,完全忽略了过程的重要性。稍加指责就会摆起领导架子,认定自己追求成果“没错”。殊不知,创新难得,有巨大价值的创新更是“千年等一回”,对“天时地利人和”有很强的要求,缺一环,创新就可能“付之东流”。何况,即便此“创新”非彼创新,但过程让付出者加深认识、更有感悟,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收获吗?

  所以我们谈创新,一定要建立在和谐的氛围、容错的环境的基础之上,否则只会让创新者在受伤、抵触中萌生退意,如此,何谈创新?要具备和谐的氛围。只有让创新者得到必要的理解和认可,给足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才会形成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动力。过度的打压、鞭策之下,问题还是问题、困难还是困难,终究还在那里,还得重拾信心,继续奋斗,如此何须多此一举,给事业的提升“添堵”。要具备容错的环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尤其是创新之路,不可能一片坦途,更需要不断地从错误、缺陷中总结、研究、复盘。这不仅对创新者提出较高要求,还要求单位、领导能够拥有平稳的心态,多去包容创新者、实践者、改革者、先驱者,形成有错能包容、问题能改正、缺陷能完善的创新氛围。

  创新工作,与其“要结果”,不如多去关注些过程性因素,给创新提供更人性、更宽松、更包容、更科学的优质环境,让创新者有点子能落实、有困难能借力、有想法能实践,自发自为从事伟大的创新事业。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11/43536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