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只剩磕头拜师的传统曲艺何来重生希望

来源:红网 作者:肖明君 编辑:王俞 2017-07-12 08:26:11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常州论坛上有女孩向年轻男子下跪磕头的图片,引发热议,据说这是某培训机构老师收徒时直播的场景。有人对这种“磕头拜师”的做法嗤之以鼻,也有人认为不必上纲上线,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仪式感。据悉,收徒小伙是个90后,几个月前开了这家培训机构,教授相声、评书、快板等曲艺方面才艺。(7月10日《现代快报》)

  也许是因为看过某些曾经的梨园世家、曲艺大咖的艺人往事演绎,很多人就起了因循老做派的念头,觉得曲艺传承方式十分有“返祖”的必要。接着就是,曲艺圈里纷纷重现“磕头拜师”的老光景——连拜师都不讲究,何谈对曲艺的敬畏和认同?在当下艺术传授学院化的大气候中,类似“磕头拜师”倒真是自成“格调”,吸睛不少。

  从图片上看,女孩对年轻男子“五体投地”,执弟子之礼甚恭,仪式感十足。据年轻男子说,“磕头拜师”是为了传承文化,尊重曲艺。令人纳闷的是,现在很多知名艺术院校,声名在外的艺术大家传授知识并没有让人跪拜的癖好,反倒一些所谓曲艺大腕、培训机构,必须要“做戏做全套”,并将拜师环节作为“文艺风骨”和“教学特色”对外推送,从而不免被质疑为商业噱头和低层次包装。

  有人认为,对“磕头拜师”不必太过在意,相声、中医、武术名家收徒,都有磕头拜师仪式,毕竟,传统文化传承离不开这样的仪式感。然而有仪式感的“磕头拜师”,最终打造出师徒相亲、授业解惑的和谐图景了吗?相声界里,如“郭家班”一般师徒不容,一地鸡毛的事情不少;所谓中医授徒,更多是江湖郎中领着一群“托儿”卖假药;而武林大师收徒,则是为了表演“隔山打牛”时,一群人演双簧方便些。在当下,传统师徒关系讲究的“顺从”,很容易造成不健康、不平等、不透明的人际依附,最终成为名利追逐的“利益共同体”,所谓的艺术传承,能指望江湖式的“打把式卖艺”发扬光大?在文明开化,师生对等,人格独立的今天,某些传统曲艺还在拜师仪式上穷讲究,相对于文艺发展规律的精研和文艺作品的创新,入门仪式再讲究,再正儿八经,也是末段。

  有人开玩笑说,说快板的都改说RAP了,一些传统曲艺式微,与当下文艺大环境不融入,是个现实问题,这和某些曲艺形式抱残守缺,气质陈旧有极大关系。值得一提的是,最近火起来的80后京剧艺术家王佩瑜,通过一种能打动年轻人的新形式,让人们重新认识了京剧之美,她的一阙《念奴娇·赤壁怀古》京韵念白,让众多“90后”被尘封的京韵惊呆了。而“瑜老板”对于文艺的推送,更多是通过线上线下结合,通过粉丝群的感染,没有一丁点“门内传授”的影子。当她把文艺传承推上了“共享平台”的社交快车时,很多传统曲艺仍在“磕头拜师”自我感觉良好的执拗中,越来越小门小户,最终自己把自己玩丢了。从这个意义上,磕头拜师就是一种伪传承。

  现代礼仪取消跪拜,讲究师生平等,是和教育的本质相挂钩的,师生之间一定要“教学相长”“亦师亦友”,才能达到学问上的相互切磋,砥砺共进。没有师徒人格的重构和人际关系的更生,就没有文艺的传承和创作性开掘。当传统曲艺只剩下“磕头拜师”吸引眼球的时候,哪还有破茧重生的希望?

  文/肖明君

来源:红网

作者:肖明君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12/435491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