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运动专项经费”能让学生动起来吗?

来源:红网 作者:白毅鹏 编辑:夏熊飞 2017-07-14 00:08:0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中山大学出台规定,将从7月20日起,给中大学生每年每人发放500元的运动专项经费,并给在职教职工每年发放365个“运动时”,以鼓励中山大学广大师生积极投身于体育锻炼,养成经常运动的良好习惯。(7月13日《新快报》)

  就在中山大学用“运动专项经费”激励师生多参加体育锻炼时,南开大学2017届本科生蒋世芳已经从校长龚克手中接过了一份“体育毕业证”。两所高校采取不同措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锁定”在校生身体素质上,恰恰也说明了如今在校大学生身体素质状况堪忧的现实。教育部的一项调查曾显示,中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在连续20多年下滑后,近年来大部分指标止跌回升,但大学生体质下滑的总趋势却没有得到遏制。

  实际上,不止在校生的身体素质在走下坡路,国内民众的整个身体素质也在下降。近些年,“三高”患者与日俱增,发生在人们身上的疑难杂症层出不穷,而很多人都是因为疾病缠身,才唤醒了对健康的关注,才领悟了身体是革命本钱的真谛。

  中山大学的“运动专项经费”算是物质上的一种鼓励和支持,当然,这笔费用是专款专用,只能在校内体育场馆内才能“消费”,而给教职工发放365个“运动时”也是腾出时间,为大家积极参与锻炼“造闲”。然而,这笔“钱”、还有这“空闲”真的能让师生动起来吗?

  该项措施是否会卓有成效,还有待实践检验。但实施后,一部分人受到鼓励,积极投身体育锻炼,还是很有可能的,但最终的结果却很难预料。南开大学将日常体育达标和奖学金、评优评先关联在一起,但毕业时发出的“体育毕业证”也仅仅就一千余份,占毕业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其中优秀的也就区区57人。为教职工“造闲一小时”,确实可以鼓励其锻炼,但如果教职工各种事务缠身,多一个小时、少一个小时,他可能都不会参加锻炼。而真正把锻炼当成习惯的人,总会有时间“挤”出这一小时,这个道理在学生身上同样适用。不说这笔钱款无法提现,即使能够提现,这笔钱也无法撬动赖床的学生,而习惯锻炼的同学会一如既往,活跃在田径场。

  因此,中山大学和南开的办法,充其量只能是一种氛围的营造,而提倡、鼓励、引导只是从外给力,无法实现对个人内心的动员。关键锻炼这个事,对自己是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这个道理很浅显、很常识,它本来就不应该成为一种强迫和负担,而应当是发自内心的自觉。

  事实上,锻炼的门槛很低,因为只要有心,哪里都能随时动起来,而门槛有时候又很高,因为很多人没有心思去投入,除非是吃到不锻炼导致身体透支的亏。之前,我们在营务生计,忙得不可开交,如今生活好起来,我们的欲望在制造焦虑,不知满足的我们在透支身体,一来一去,得不偿失。

  如果包括学生在内的国民无法从心底里去正视、珍视自己的健康,外在的推动多少都会显得无力。当然,很多鼓励政策遇到现实,都会受挫,遭遇“爆冷”,但这和本身“是否值得去做”又不是一回事,因此,中山大学的做法值得肯定。这就像政府部门孜孜不倦地修建公园,建设运动场地,配套健身设施,提倡全民健身一样,至少外部的条件在不断成熟,至于你,又将在什么时候决定开始踏上跑道呢?

  文/白毅鹏

来源:红网

作者:白毅鹏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14/43578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