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注射疫苗仍死亡,该有哪些反思?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夏熊飞 2017-07-23 00:06:52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陕西省西安市女子龙某被狗咬伤,虽然及时注射狂犬病疫苗,但20多天后仍然病发死亡。该事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7月22日 澎湃新闻网)

  该事件之所以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原因很简单,类似问题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实属常有之事。每个看到这起新闻的人,或是自己,或是身边亲朋好友,总有曾经被狗咬伤过的经历,相信处理手法与报道中的应该也是如出一辙。这样一来,难免让人感到后怕,毕竟狂犬病的潜伏期可达十年之久,而且一旦病发,死亡率为百分之百。

  从目前网络汇总的各方消息来看,该女子被狗咬后,医院诊断明确、处置规范,患者注射狂犬疫苗及时,疫苗质量安全有保证。简而言之,就是各个环节都是符合程序、符合规定,但就是在这样合理合规的情况下,仍然发生了病发身亡事件,其背后的原因教训值得政府有关部门认真反思。

  首先来讲,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养狗成了很多家庭的“爱好”,这本无可厚非,但是,养狗的人在增多,相关制度却跟不上“节奏”,有关部门对狗的检疫、管理也近乎于“零”。虽然有的城市出现过宠物医院、宠物检疫站等针对性行业,也出台过一些管理措施,甚至有的地方政府还专门组织“灭狗队”,但最终并没有形成规范性、持续性的有效手段,导致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散养狗”,尤其在农村,这种现象更为明显,无形中增加了“狗咬人”事件的发生。此时,亟需地方政府有所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否则狗患难消人难安。

  其次,在死亡女子门诊病历上清楚写着,头面部手会阴部免疫低下,注射狂犬病人用免疫球蛋白20TU/KG。但据报道,该女子并没有注射此种免疫球蛋白。尽管有相关负责人解释“该条目仅用于告知患者,而非处方笺”,但事实上,注射这种免疫球蛋白后,伤者患狂犬病的风险会明显降低,生存的几率会提高。那为何这种药物不能成为正式处方,一定要让伤者自选?或许正如专家介绍,该蛋白价格较高,需要患者自费。那为何这种可以明显提高“生存率”的药物就不能医保报销?至少报道中讲到有地方可以由医保承担,为何就不能全面推广,或许这也是政府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此外,人被狗咬,要打狂犬疫苗,这是当下大多数人的共识,也是绝大多数人对预防狂犬病的最普遍认知。但是,据专家介绍,即使完整接种狂犬病疫苗,仍存在狂犬病病毒感染的可能性,这和个人免疫力、运动、情绪、服药等都有密切关系。那么在“被狗咬”成高风险的背后,群众该如何“自救”,降低“病发率”,亟需有关部门给群众补补课。

  或许被狗咬伤并不可怕,但要面临随时可能出现的死亡风险,这才是群众内心的恐惧之源。如何减少“注射疫苗仍死亡”的悲剧发生,让群众少受身体和精神的“伤害”,政府是该有所反思和行动了。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23/43676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