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丧葬事宜,别让利益取代了礼仪

来源:红网 作者:刘琦 编辑:夏熊飞 2017-07-26 00:07:34
时刻新闻
—分享—

  资阳雁江城南15公里地以前叫黄添湾别名杨柳,有一客家刘氏,湖广填四川的时候从江西搬来。为了老幼有序,大小有别,初到黄添湾的刘氏先祖也有给留了一首辈分排行诗。其中“清明兴翰仕”大概也是为了教育子孙清明节不要忘记感恩,感恩的最好方式就是努力学习成为翰林院的大学士吧。今天我们家里的最后一位清字辈叔祖圆满寂静,安然入葬了,老人家是我爷爷的七弟弟,我爷爷清鉴,老人家清润,一辈子清贫乐道,如今润物无声。昨天写下了挽联却没有好意思送去。因为除了吃饭的场地外,确实不知道可以挂在哪里?为什么想到写一副挽联呢?因为看到七爷爷的灵前歪歪倒倒的只有一副通用挽联。乡间会毛笔懂礼数的越来越少,现在一般直接就和端公道士来个大包干——直接说钱,道士也怕麻烦直接把相关文字背一遍除了男女有别,其他通通适用。这不是偶然,而是如今黄添湾丧礼的真实写照——灵堂清风雅静,食堂热火朝天。

  丧事亦为葬礼,礼者大事也,从来中国人之所以谓之为中国人就是因为我们有礼仪之大。可如今在这片乡土没了礼仪只剩了利益。以前重礼的时候总说死者为大,三奠九叩,作揖做祭,灵堂也采用自然之物搭建的简陋却庄严肃穆。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葬礼跟活人的面子挂起钩来了,用我幺爸的话讲“怕被这家说,怕被那家笑”。因此以前死人的斋饭也就变成了如今全桌的荤菜,想吃一盘素菜还得提前打个招呼,记得小时候死人的饭是要死者上山的时候才可以去吃的,如今统统变成了流水席,流水席过了两顿正席,你家有猪头,我家就有乌龟,总之一路高歌下来,以前让人流口水的“九大碗”如今再也没有人好意思端上桌了。

  除了酒席,其他也在你追我赶,想要死者去天堂找个璀璨未来,还得做个道场,锣鼓唢呐吹吹打打,一路把亡灵送到阎王府;如果还想捞点社会影响,耍个面子,还要请乐队,唱戏等非把丧事搞得跟过年一样金碧辉煌。经济宽裕的你追我赶,丧事越办越复杂(当然主要是吃饭),手头紧的也会打肿了脸充胖子,东罗西借,硬撑几天。谁要是把丧事的食堂弄差了(当然灵堂人家是不会管的),就会被人唧唧歪歪大半年。除了吃饭,加上地方端公道士的坑坑洼洼,灵房子纸扎品的乱七八糟,一场丧事办下来多者十几万,少者五六万,跟礼金相抵,总要贴进去几千上万元,活生生的大出血。难怪好多人都在叫苦连天“死不起”。每念于此,我心里就在想活该,心里这么想嘴上还是玩笑一句死不起就活着呗。

  其实人本来就是天地间的微小尘杂,得生是个缘分,尘缘尽了,自然就安安静静回归尘土。咱们活着的人何必去消费死者?吃了人家饭不洗碗差不多就可以了,还挑剔着说人家这样不好,那样不好,众口难调,别忘了大伙都生死在家乡,不知哪天流水到你家。再说了大家都是能量过剩呼啦啦的肚子一堆,吃那么多干嘛?其实好多老人家一辈子都是清贫乐道为儿女舍不得吃穿,做儿女的就当在生时多尽孝。老人家圆满寂静的时候我们重礼轻食,多给后人讲讲老人家的好,好好把孝传,给自己的子女给乡间留一份正能量,这总比放着高音喇叭或者请人来流马尿的好吧。

  文/刘琦

来源:红网

作者:刘琦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7/26/437030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