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盲从超前教育不如多考虑孩子的诉求

来源:红网 作者:孔繁兴 编辑:王俞 2017-08-04 00:03:18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年暑假,家长花多少钱给孩子报了多少“超前教育”补习班的消息频频出现,引发社会对“超前教育”现象的讨论。如今,“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成为家长的座右铭,“超前教育”成为不少家长的选择。(8月3日《法制日报》)

  两岁三个月的孩子,识字近五百,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背得差不多;而为了升学考试,一些小学生提前学习初高中物理知识……类似的“超前教育”早已屡见不鲜。但是,热门的“超前教育”不一定能将期待的结果反馈给家长,选择“超前教育”还需三思而行。

  “超前教育”,是指不符合年龄段的教育。当然,它并非贬义词,倘若此类教育切合孩子的诉求,符合其成长规律,也是不错的选择。但大多数关于“超前教育”的选择,并非出于教育规律和孩子自身诉求的考量,而是基于家长心态的决定。其中既夹杂着传统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又糅合着父母对子女未来的焦虑。据说,这份焦虑近乎成为了中产阶级的“标配”。

  焦虑之下,难免出现一些从众行为,“别人都在学,我不能拉下”,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心声。但教育投入与相应的效益不一定成正比。一方面,“超前教育”的内容存在一定的难度,甚至高深艰涩,倘若某些孩子学习能力较弱,可能难有实质性的收获。另一方面,部分家长强制孩子参加培训班,可能引起孩子反感,进而适得其反,造成“越学越差,越差越要报培训班”的恶性循环。

  不过,有一种解释,恰好论证了“超前教育”的合理性,即“小升初”的考题基本都超出小学阶段所学,所以需要提前学习初高中知识。这是非常现实的因素,似乎让人无法反驳。然而,换一个角度来看,“小升初”的考题换成考验发散思维的思考题,换成学习范围内的题目,甚至换成生活常识题,培训班就不存在了吗?由此可见,为了“小升初”的“超前教育”,本质上,不是一种无奈的抉择,而是竞争的产物。

  这种竞争,以稀缺的教育资源为导火线,由竞争者将它发展为愈演愈烈的局面。少部分人在提高成本、增加负担的同时,获得优势,其他人被迫一拥而上,并且为了保持一定的竞争优势,激烈的程度将逐步加深,最终陷入难以抽身也不甘抽身的“囚徒困境”。“超前教育”充当了其中的媒介,而它背后的商业资本正好喜闻乐见。为改变上述现状而建立个“和平协议”,其可操作性很小。

  对于孩子的教育,要坚持科学的教育观念,不能随便塞给孩子什么,而要考虑孩子需要什么,适合什么。竞争无法避免,但可以考虑参与竞争的方式和心态。总之,因焦虑而盲从“超前教育”,不如多考虑孩子的诉求。

  文/孔繁兴

来源:红网

作者:孔繁兴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04/438142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