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海归”失落恰证就业市场走向成熟

来源:红网 作者:徐义闯 编辑:王俞 2017-08-23 00:03:36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有媒体披露国内的“海归”在就业市场上正经受着“冷遇”的情况,据全球化智库(CCG)与智联招聘联合发布《2017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在被调查的80后、90后留学回国人员中,44.8%的人税后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近七成海归认为月工资远低于自身期望;另外,专业不对口现象在海归群体中同样明显。(8月22日《时代周报》)

  花费上百万的资金外出“留学镀金”,回来找个几千元月薪的工作还得东奔西跑,甚至是四处碰壁,这对于学成归来、意气风发的“海归们”而言,失落和沮丧是可想而知的。不仅是今非昔比,而且是迥然不同,是用人单位不重视“知识是第一生产力”吗?当然并非如此。如今的“海归”数量与日俱增,不再稀罕是外因,更重要的是,用人单位不在乎你是不是“海归”,而在乎你的真才实学,你与招聘单位岗位的“匹配度”。说得更直白点,你对企业而言,到底有多少价值?

  “外国的月儿比较圆”,是以往一些国人“崇洋媚外”情结的表现,好像出去转了一圈,拿了个外文书写的文凭,就有了“精英品味、全球视野”,回来就应该受到万众瞩目、高规格礼遇,找工作更是得精挑细选一番,好比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事实上过往也确实如此,“海归”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是就业市场精英的代言词。

  然而,现如今,随着留学人员的逐年增多,面对海量回归的“海归”,就业市场并非是简单的投怀送抱、照单全收,反而是多了几分慎重和理性。对比而言,国内的一些名校毕业生并不都技不如人,正如有人力资源经理所言:“我遇到的一些留学生在国外学习很松散,理论知识都学不扎实,修满学分一年两年就毕业,最符合公司需求的只有语言了。”如此的“海归”,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来比喻恐怕也不为过的。

  不唯学历、不唯“海归”,注重真才实学、注重实际效用,这无疑是劳动力市场走向理性和成熟的重要标志。不问“海归”实际水平、能力如何,仅凭一个“海归”的金字招牌就想混得“金饭碗”“黄金屋”,在当下的人力市场简直是一种痴心妄想罢了。再说,“海归”受不受待见,关键是由自身的能力素质所决定的,岂有仅靠一个“金马甲”一招吃遍鲜的道理?

  “海归”的失落,与其说是一个身份标签的黯然失色,不如说是就业市场走向成熟、理性的必然。这不仅有利于培育、强化国内正确的人才录用观,对于准备外出和正在海外深造的学子,无疑也是一种鞭策、一记警钟。从这个意义上看,“海归”人才市场遇冷,从长远看,并非坏事一桩。

  文/徐义闯

来源:红网

作者:徐义闯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8/23/440119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