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师者岂可逞“口舌之利”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夏熊飞 2017-09-26 00:02:54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15日,副校长张某某在教学楼维持秩序时,纠正学生于某某在走廊大声喧哗行为,于某某未予理会回到教室。张某某来到学生于某某班门口让其出来。随后发生语言冲突,并导致激烈对骂,在社会上造成恶劣影响。县纪委认为副校长张某某存在辱骂学生、侮辱学生人格尊严行为,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张某某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建议县教育局作出免去其副校长职务、调离第二中学的组织处理。(9月25日 中国新闻网)

  学生在老师身上贴纸条被打、学生因打架被老师扇耳光、师生课堂发生口角互扇耳光……近年来,不少学生不服从老师、不接受老师的教导,常与老师顶嘴或对着干,有的学生明知道自己做错了事,面对老师的批评,不但听不进去,反而反感、抵触甚至采取过激的言行。面对越来越多师生矛盾冲突事件,人们不禁要问:老师和学生咋就成为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

  不可否认,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待事物的分析思考虽越来越独立,但仍不成熟,看问题想事情会片面化、偏激化,做事易不顾后果。这是学生时期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他们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认为顶撞老师很勇敢,属“英雄所为”,因而盲目反抗,不计后果,拒绝一切批评。

  基于此,作为老师,如果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正确对待学生所犯的错误科学处理,就很容易使矛盾和冲突升级恶化。与此同时,缺乏对学生耐心和沟通,说教多于疏导,惩罚多于宽容,看缺点多而不注意挖掘闪光点,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言:“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上海“十佳”班主任之一的郑皓亮班里有位男生的头发较长,他找学生谈话,建议其剪短头发。没想到,这样一句简单的规劝却遭到男生的强烈“反弹”,“老师,我没觉得你给的是建议,其实是一声命令,一点选择的余地都没有。”第二次,他尝试给出选择性建议,“你看你这头发是一周后剪,还是期中考试后剪;是自己去剪,还是我带你去剪?”这样的改变,还是遭到学生的抵触。第三次,郑皓亮选择从倾听学生困惑、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开始。没想到,新学期开学后,这位男生主动把头发剪短了。

  由此可见,教育学生并非需要多少建议,而需要通过良好平等的沟通鼓励学生思考,刺激学生通过自我思考达到自我完善,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的成熟人。常言道:“学为人师,行为人范”,为人师者,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优秀的教学方法,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不断提高职业素养,提升道德品质,升华思想境界,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才可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文/盛柏臻

来源:红网

作者:程彦暄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09/26/443485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