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生动讲好“临终关怀”这堂伦理课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2017-10-31 00:02:11
时刻新闻
—分享—

  位于石景山的北大首钢医院安宁疗护中心,住着十多位“医治无望”的老人,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程可能在此谢幕。医院给他们提供的服务,不再是治疗疾病或延长生命,更不是加速死亡,而是尽可能减轻患者痛苦及其他的身体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让每个生命带着尊严离开。而这就是“临终关怀”。

  人,一旦日渐老去,往往都会疾病缠身,甚至身患绝症,步入“与死亡赛跑”的境地。但对于子女、亲友来说,只要有那么哪怕一丝一毫的希望,都是要与命运搏一下,愿意尽全力挽留生命。尽管从绝境中站起来、走出来的人并不那么多,但只要有缓解痛苦、延长寿命的机会,也要努力一下。何况在传统的思维中,老人患病不予医治,在他人眼里就是对长辈不孝、对生命漠视,有违伦理道德。

  但若是明知“时日无多”,甚至治病过程中还伴随着巨大痛苦,这时候“治与不治”就成了人们的两难选择。选择治,病情不见好不说,每天也只是拖着,不仅给家庭带来高额的医疗费用负担,更为关键的是各种诊疗形式,甚至是放疗化疗、导管遍布,着实让病人痛苦不已。选择不治,又会让外界误会子孙的“不孝行径”,导致子女、亲人陷入“伦理悖论”,甚至自我怀疑、自我否定,遭遇空前的“伦理恐慌”。

  “临终关怀”却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的确,对患者而言,有希望就要治,毕竟“天无绝人之路”,努力一下或许就有战胜病魔、抵抗衰老的胜算,哪怕“前进一小步”也是好的。但若是以目前的医疗水平难以企及,甚至治下去只会徒增孤独、痛苦和恐惧,又当如何?这就需要“临终关怀”这样的新形式来补充。“临终关怀”就是要让无希望者减少这样的孤独、痛苦和恐惧,转而用更良好的服务、更精细的照料、更贴心的陪伴去温暖、关爱、抚慰即将逝去的生命,让他们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体面地离开。

  尽管按常理说,“临终关怀”看似有些违背人伦,但却最大程度地关怀了病者。常言道,“长者为大”“逝者为大”,老人临终前的选择,我们还是应当给予更多的尊重。越来越多的老人选择“临终关怀”,一方面在于对自身情况的充分认识,不愿意再承受明知无效的医疗带来的过度痛苦;另一方面,也是给自己和子女进行内心的解脱和释放。而这也让“临终关怀”面临一床难求的现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临终关怀”也应当是“医养结合”的方向之一。对此,呼吁社会各界正确看待“临终关怀”,让更多的老人在临终前缓解思想压力、放下伦理包袱,独立行使理性选择未来的权力。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社会慈善机构等,踊跃加入到临终关怀的行列中来,为临终老人送上应有的关爱。同时,卫生部门、医疗保障单位也当加强对“临终关怀”的深度调研,明晰市场需求,在基础保障上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力度,为缓解压力、创新服务提供更多机会、营造更好氛围。

  生动讲好“临终关怀”这堂伦理课,是时代所需,更是群众期盼,一定要下大力气做好社会意识引导、基础设施建设等方方面面的保障,既让“临终关怀”具备多元化的选择,又能让全社会的伦理观念得到与时俱进的提升和发展。

  文/储旭东

来源:红网

作者:储旭东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0/31/446014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