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期待更多别样的“三山五园”课

来源:红网 作者:丁恒情 编辑:夏熊飞 2017-11-05 00:02:47
时刻新闻
—分享—

  《从皇家园林中的耕织图看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探索园林之美——颐和园的造园艺术初探》《析万物之理,复十二兽首之美》……这是昨天北京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的历史、地理、物理课,每一个科目都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充满一股“园林味儿”。这所坐落于美丽的三山五园群中的学校,开启了“三山五园”校本课程建设,用文史理工的方式打开对“三山五园”的探索研究之门。(11月4日《北京青年报》)

  何谓“三山五园”课?据八一学校附属玉泉中学相关负责人介绍,借助于学校所处三山五园地域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因此打造出了“三山五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重点将放在“文化理解、科学探究、人文涵养、生命发展”上。可见,与学科课程相比,“三山五园”课是从活动课程发展而来的一类新型实践性课程,充满一股“园林味儿”。

  开启“三山五园”校本课程建设,有着两个方面的好处。一个方面是,能够带给学生更多的知识。在课堂一开始,“讲课人”的权限交给了学生自己,从开始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到实验操作,到认知体会……它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促进者,学生主动探索、发现、体验,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获取更多知识。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亲近自然。通过让学生与大自然的接触中,逐步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发现自然,从而打开对“三山五园”的探索研究之门。

  中国教育的优势在于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但创新能力、责任意识、实践水平则明显是短板。而且,相当长时间以来,学科课程与实践的脱离,已然引发了种种问题。比如说,有的学生能掌握知识却无法独立思考,有的学生能考高分却生活无法自理等等。置之于这种大背景下,“三山五园”课这种如此接地气、充满“园林味儿”的课程,注定会获得围观与赞赏。公众的朴素期待,无非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多一点类似的实践机会和技能训练,能够获得全面发展。

  事实上,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一直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重点。早在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已明确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是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当时就已经确立了该课程的独立地位。但现实情况是,有些地区和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当作学科课程的简单补充或延伸,个别学校甚至根本就没有开课。

  为此,教育部近日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从小学到高中,各年级全面实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打造“三山五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对《课程纲要》贯彻和落实,无疑也是一次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可见,“三山五园”课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弥补教育短板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三山五园”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的实施,生动揭示了课程只有面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才能真正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才能更加热烈,学生才能在熟悉的情境中感受现实生活的意义,感受到知识学习的意义。期待更多别样的“三山五园”课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做出特色、做出品质,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课程功能和育人价值。

  文/丁恒情

来源:红网

作者:丁恒情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05/446550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