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恐袭波士顿》很符合中国人的胃口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军昱 编辑:王俞 2017-11-12 00:03:32
时刻新闻
—分享—

  《恐袭波士顿》是一部根据真实恐怖袭击事件改编的片子。

  2013年4月15日,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

  不像常见的美国好莱坞影片的英雄套路,这部片子里几乎没有打不死的小强那样的英雄,也没有一只手就能拯救地球那样的超人,有的只是一群兢兢业业的警察。即便他们是闻名全球的FBI,锁定嫌疑人也是靠最原始的反反复复回放现场录像,也需要查看沿街店铺监控录像去推断嫌疑人的逃跑路线。这一点,很像国内《法治在线》之类节目的套路。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恐袭波士顿》整部影片都浸染着一种纪录片气息,连美国前总统奥巴马都在片中现身——虽然这种现身也只是当时新闻录像资料的一种剪辑。

  影片开头运用了明确时间递推、地点转变这样的拍摄手法。时间给你写在银幕上、地点也给你写在银幕上,买车的华裔青年、吻别的恩爱夫妻、在面包房里忙碌的店员、推着儿童车的父亲、喧嚣的马拉松比赛……一切都是最常见的生活场景。但因为事先知道这部片子的恐怖袭击题材,所以越是平常的生活场景,也便越透露着恐怖袭击即将到来的倒计时一样的紧张质感。而且导演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这些最开始看似普通的生活镜头,都是电影一点点埋下的伏笔,并不是看过了就扔的一次性用品。比如说,那位买车的华裔青年后来就成了案件突破的关键节点,和妻子吻别的老警察后来参与了破案,并且就是他在警匪混战之中勇敢和冷静地绕到旁边打中了一个嫌犯的脚脖子,那个推着儿童车带着自己孩子的父亲,后来也成了恐怖袭击中的重要场景人物。还有恩爱的年轻情侣,还有英俊的麻省理工的校警……这部片子最让人佩服的地方,就是大量出现的看似普通的镜头,却原来都有深意。单从这一点上,这部片子的编剧、导演,还有剪辑,就足够让人称道。

  而这也是我们看到的不多的FBI没有被神化的好莱坞大片儿。地方警察原来见到FBI也并不是就马上立正敬礼的,也是可以发表意见甚至是争执的;FBI破案原来也并不全都是神秘的高科技,他们有时候也是需要像我们那样查看沿街监控录像的;即便是层层设卡,他们也是会多次和犯罪嫌疑人擦肩而过的。然而也正因为这样的真实,才让这部片子看起来多了一层冷峻的气质,才让恐怖袭击造成的伤亡显化成了一个个具体的悲剧——虽然影片刻意去淡化了恐怖袭击现场的血腥现场,只是用蜻蜓点水的处理方式,去让恐怖袭击的血腥偶露狰狞,但是因为导演刻意地去拍摄了“生活里平凡的幸福和美好”,所以对这种“幸福和美好”的破坏,才让憎恶更可恶、美好更珍惜。

  影片前一小部分对普通生活场景浓墨重彩的拍摄,除了给后边埋下伏笔之外,也有这种考虑。

  在美国警察的群像之外,影片并不吝啬对个体的刻画。汤米·桑德斯、杰佛瑞·普列赛这两个警察,在所有的好莱坞大片警察中,或许是我所看到过的“最平凡的英雄”。汤米·桑德赛和妻子的深情,他对破案的执着和敬业,都让他成了这部影片中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角色;他妻子对他的牵挂,也成了美国幸福生活的一种标志性人性存在;而杰佛瑞·普列赛这位老警察的冷静和勇敢,也不由得会让观众给予热情的现场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导演彼得·博格成功地拍摄出了美国“人民战争”式的热情。破案的时候,美国警察下令让市民都躲在家中的场景,很有点以前我们“坚壁清野”的样子;最后一个逃跑的嫌犯被发现,也是因为全民抓逃犯的氛围和市民的举报;案子成功告破,市民欢呼,恍惚让我觉得是在中国。

  这样的片子看似简单,其实最难拍。打星的话,这部来自好莱坞的大片儿,其实很符合中国人的胃口,尿点很少,八星是没问题的。

  文/张军昱

来源:红网

作者:张军昱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7/11/12/44717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