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究竟难在哪?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夏熊飞 2018-01-22 00:04:25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央文明办等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计划明确提出,要切实保障体育课时,严格落实每天锻炼1小时。北方地区有条件的中小学应将冰雪运动项目列入冬季体育课教学内容。(1月21日《北京青年报》)

  提及“每天锻炼1小时”,实在算不上什么新要求。早在2007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提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2011年,教育部专门下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都对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规定进行重申。

  看起来非常细微的一件事情,何以得到如此重视?笔者分析,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方面,中央充分认识到加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极端重要性,用规章制度进行约束和规范,是学生“1小时锻炼权”有效落实的必要保障;另一方面,也间接证明,要实现“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仍存很多现实困难。那么问题来了,“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究竟难在哪?

  今年1月18日,由中国儿童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主办的儿童蓝皮书《中国儿童参与状况报告(2017)》在北京发布。其中有几组调查数据值得关注。近30%的小学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来完成作业; 54.6%的初中生要花2个小时以上做作业;两成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兴趣班;25.3%的中小学生参加了2门及以上的补习班;而儿童每周和父母一起运动健身的比例仅为45.2%。这些数据从侧面阐明当前学生的一种生活状态:学习时间严重挤压业余时间,导致业余时间锻炼机会非常少。

  那么,加强学校体育课时保障是否就能够让“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完美落地,恐怕也不尽然。一来,囿于“副科”就该为“主科”让道的错误观念,体育课“被调整”现象并不鲜见,直接导致“年级越高,体育课越少”。二来,一些学校在体育课上也玩起了“应试教育”,仅针对体育必考科目进行强化训练,而忽略了锻炼的本意,实在很难看出锻炼的成效何在。

  可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之所以很难,更多是受现实社会生活环境和教育体制的影响。要想有所改变,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学校应有更为专业化的体育课程,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父母应每天陪子女一起锻炼,哪怕只是饭后慢走半小时,都应成家庭生活常态;社会需要改善锻炼环境,在时间、场地、器械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保障;国家和政府也应抓好体育教育制度的顶层设计,完善从幼儿园到大学的锻炼纲要。或许这样,才能让“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成为现实。

  文/陆仁忠

来源:红网

作者:陆仁忠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1/22/453571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