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氢气球爆燃伤人,羊已亡牢何时补?

来源:红网 作者:诸特立 编辑:夏熊飞 2018-02-28 00:05:14
时刻新闻
—分享—

  2月24日,武汉江夏纸坊九全嘉国际广场附近,一个小贩手中的氢气球突然爆炸,蹿起三四米高的火焰,附近一对叔侄被严重灼伤。(2月26日《武汉晚报》)

  商贩所售卖氢气球爆燃致人伤亡的案例,可谓屡见不鲜,特别是近期走红的“网红”发光氢气球,“肇事率”更是居高不下。如2017年11月27日,江苏南京4名年轻人买了6个发光的“网红气球”,乘坐出租车时一人点烟导致气球爆炸,4人不同程度灼伤,其中一名男子面部和双手均二度烧伤以上。发生于武汉的氢气球爆燃伤人事件,不过是为此类手持氢气球的危害累积了一笔罪证。

  一般能使气球升空的气体有两种,氢气和氦气。氢气是一种活泼气体,极易燃烧;而氦气则安全得多,属惰性气体,既不能燃烧,也不助燃。早在2006年7月,中国气象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教育部等部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施放气球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以惰性气体取代氢气作为气球的填充物,同时严禁手持氢气球的施放活动,并明确规定在公共场所禁止灌充、施放氢气球及其升空物,严禁在各种场合灌充手持氢气球。可见,灌充、销售手持氢气球明显是与上述《通知》相违背的。

  但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手持气球绝大多数均为氢气球,而非氦气球。原因在于,二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成本差。据悉,市场上常见的卡通类气球,充氢气的成本几毛钱,而充氦气的成本是二三元,为了追求利润,不少厂家与商贩选择铤而走险,而放弃了安全这一根本性的底线与原则。

  氢气球爆燃伤人屡屡上演,固然与商家为追求利润违规经营有关,但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显然也无法撇清责任。尽管伤人事件频繁发生,但管理部门在处理时,往往多是针对个案“就事论事”,追究商贩的责任,却没有从全局层面出台解决类似问题的措施。所以,面对氢气球存在的安全隐患,各地始终处于事后被动应付的局面,无法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一次次的伤亡事故,已经为相关的职能部门敲响了警钟,如何建立从生产源头、销售渠道、事后追责等层面预防氢气球肇事的机制,已然刻不容缓。

  最后,作为孩子监护人的父母及长辈,要知晓手持氢气球潜在的危害,主动做到不购买氢气球供孩子玩耍,或者购买相对安全的氦气球。购买氢气球不仅危及孩子的安全,一旦发生事故,由于售卖者多为流动小商贩,追究责任与赔偿也将是件极其困难的事情。

  对于屡禁不止的氢气球爆燃伤人事件,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各方都应行动起来。血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民众安全经不起等待与漠视,我们常说“亡羊补牢”,可如今羊已亡,牢何时补呢?

  文/诸特立

来源:红网

作者:诸特立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2/28/456370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