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购成投诉“主角”提示监管发力

来源:红网 作者:乔木 编辑:王俞 2018-03-17 23:17:45
时刻新闻
—分享—

  15日上午,福建省、福州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宣传活动在福建会堂举行,记者获悉,网购类投诉热度不减,同比增长38.51%,相关部门加大了对网销产品质量监督检查力度。(3月16日中国经济网)

  网购安全问题历来惹人瞩目,几乎每年都会成为央视及各地“3•15”活动的“主角”,且呈现出逐年递增甚至激增的趋势。这一方面说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已经越来越强,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电商们的“品质”并未见大的好转。同时,这一现象的持续出现更是在不断地提醒有关监管部门,应尽早拿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手段,并持续发力,对网购当中存在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彻底围剿。

  事实上,关于网购安全问题,国家及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于近几年已经相继出台了许多制度性的办法和手段。笔者上网粗略地查询了一下,自2010年至今,仅国家层面便先后出台了7部相关办法或规定。比如:2010年起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便从实名登记、保护隐私、设“黑名单”三个方面,对网购平台及经营者的责任与义务提出了规范要求;2014年起施行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可7天无理由退货(部分商品除外),且当侵权店铺“失联”时,可找交易平台先行赔偿;而2016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征求意见稿)中则再次提出,网购商品即便是拆封也能无理由退货。

  其实,笔者所列举的这些还仅仅是国家层面出台的相关办法和规定,至于各地方部门出台的办法、细则、条例等,就更多了。只不过,虽然办法越来越多,限制和处罚手段也越来越严厉,但效果却并未见大的好转。比如,此次福建“3•15”公布的网购类投诉同比增长就已经达到了38.51%。原因何在?依笔者之浅见,恐怕是这些看似十分严厉的办法、规定、细则以及条例在实际应用中的执行与落实上出现了不严、不实、不深、不细以及不够“狠”的诸多问题。

  当然,这也不能完全怪罪于有关监管部门。因为,让网购环境一下子归于“形势大好”并非易事,既非短时之功,也远非一二个职能部门所能完全做到。这是一个需要多部门、多层次、多角度联合“作战”的系统工程。当然,这个头还必须得靠监管部门来牵,因为主要责任毕竟在他们的肩上扛着。所以,只有监管部门开足马力,才能有效调动起其他相关部门、组织的主观能动性,激发起消费者依法维权的积极主动性。也只有如此,各种严厉的规章制度与办法才能够最终走下“墙面”,发挥出应有的效力。

  文/乔木

来源:红网

作者:乔木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3/17/458032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