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新媒体公益撬动社会大爱

来源:红网 作者:楼威 编辑:王俞 2018-03-22 23:24:08
时刻新闻
—分享—

  前几天,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利用校园新媒体一晚上为衢州果农卖了上万斤橘子,帮两户低保户果农的“滞销橘子”变现近17000元。去年杭电官微为贫困生家庭卖家乡特产的新闻也曾火遍全国,这让人们对大学新媒体公益的威力刮目相看。(3月21日《杭州日报》)

  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郭美美事件”后,官方公益机构一度陷入信任危机,被“敛财”疑云团团笼罩,遭到强烈打击。随着新媒体微公益的兴起,人们参与公益的热情才逐渐复苏。然而,在微公益事业中,总有一些人孜孜不倦地传播虚假信息敛财。《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诈捐门”之类的事件,严重污化了微公益的社会环境。

  杭电卖橘子、卖特产受热捧,有其偶然性,更有其必然性。大学有天然的公信力光环,人们以能沾上大学的光而引以为荣。大学自带流量,有数以万计的在校师生,还有不计其数的校友和学生背后的家长。此外,还有年轻的人力、知识精英的脑力、丰富的物力,大学新媒体就像一个支点,能撬动庞大的资源。这使得大学的新媒体公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学有公益和服务社会的基因。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是大学的使命。几乎每所大学都有志愿服务组织,都会定期组织关爱留守儿童之类公益性社会实践活动,都会鼓励学生支教从军服务社会。正是由于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上付出的巨大努力,才使得大学免于沦为生产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工厂。

  当前,许多高校的新媒体还端着架子,官僚作风,僵化宣传,远离师生群众,流量惨淡,更谈不上利用新媒体在引导、教育和文化育人中发挥作用了。大学的新媒体,只有放下身段,走入师生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真正做到“学生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获得师生的认同和关注,才能在关键时刻精准发力。新媒体公益是大学新媒体接地气运作,收割影响力的有益尝试,也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课堂,更是为学生提供践行公益,培育社会责任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平台。

  当然,作为拿学校名字做背书的主体,学校也要承担更大的职责与风险。在产品的质量把关、扶助对象的选择等环节,学校都要做好功课,小心谨慎地维护自己的金字招牌:信誉的象牙塔。对此,建议学校不妨调动公益性社团和志愿服务团队的力量,成立微公益的团队,加强管理,既让消费者放心,也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强化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对于学校不能解决的难题,则可以呼吁地方政府与爱心企业一起参与,用学校的微公益,撬动社会的大爱。

  文/楼威

来源:红网

作者:楼威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3/22/45847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