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清明慎终怀远,我们能够做得更好

来源:红网 作者:吴灿 编辑:夏熊飞 2018-03-30 16:54:27
时刻新闻
—分享—

  又是一年清明至,淡淡愁绪满心怀。不知是不是大诗人杜牧传唱千古的诗句影响太大,以至于让清明这个独特的节日更增添了些许忧伤。

  其实,清明节又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因为清明扫墓要到郊外去,在哀悼先祖之余,顺便在明媚春光里踏足青青原野,是寄托哀思、放松心情的调剂方式。清明正处农历仲春与暮春相交之时,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老百姓祭奠祖先和踏青扫墓的日子。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清明习俗虽不尽相同,但祭祖踏青、寄托哀思的基本主题是差不离的。

  清明,烙印着中华文化的特有意义。二十四节气中唯有清明最特别,因为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节气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气候变化规律,对人们依时安排农耕、指导生活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2006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清明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清明扫墓,祭祀先人,谓之对先祖尽“思时之敬”,由来已久,绵延千年。清明被代代传承的同时,却也不可避免地发生着一些变化。君不见每逢清明各个陵园车满为患,人们争先恐后,纸钱烧得乌烟障气,鞭炮放得噪声震天,生生把该有的宁静与肃穆毁得一干二净。如果说给先祖烧一些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或象棋、麻将等娱乐用品还说得过去的话,那有的人祭祖烧“小三”则实打实是对先祖的亵渎与侮辱。这样的所谓继承进步的“新时尚”,不过是封建陋习在新时期的花样翻新,必须坚决反对和扬弃。

  社会、时代都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中。我们应该自觉摒弃烧纸钱、焚花圈、放鞭炮等丧葬、祭祀陋俗,代之以更多既文明时尚又健康环保的方式来缅怀先人,如敬献鲜花、植树绿化等等。鲜花、鞠躬、默哀,良久静思,肃穆不敷衍,简洁不简单,能更好表达对已逝先人的敬重与追忆,并不比花圈冥币一堆、纸钱鞭炮乱飞表现得更少更淡。其中的文明与环保,若先人地下有知,也会拍手点赞的。

  还有一种最环保、经济的扫墓方式,那就是网上祭奠。利用手机、电脑等网络载体,通过“虚拟”方式祭祀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采用,特别是远隔万里,只能遥寄追思的人们。它仪式周全,庄重肃穆,只需轻点鼠标或轻触屏幕,一张张图片、一篇篇文字,都是在和逝去亲人进行心灵对话。许多网站也根据中华民族的传统祭祀礼仪和风俗,提供既有仪式感又有人情味的祭奠平台,也使古老的“清明”在现代科技的助力下,焕发出新的光彩。

  现代清明节的意义在于倡导人们珍视亲情、慎终追远、礼敬祖先,所以要大力推广和发扬更加节俭、更加环保、更加文明的祭祀方式,在缅怀中珍重生者,在追忆中感悟生命。

  在祭奠方式力求文明与环保的同时,还应该反思我们的殡葬观念。近年来,通过国家的宣传和倡导,如今追求豪华墓葬、“天价”葬礼的现象大为减少,而树葬、花葬、海葬等既节约土地又环保文明的殡葬新方式,逐渐获得更多人的认同与接受。树立厚养薄葬的新式理念,老人在世时常关心、多尽孝,自觉抵制大操大办和封建迷信;对逝者从简办丧,大力推行生态安葬。这些都是移风易俗带来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文明的进步。

  给传统的清明注入现代的时尚,让文明祭扫在中华大地蔚然成风,这是提升和发扬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应有之义,也是我们每个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

  文/吴灿

来源:红网

作者:吴灿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3/30/459156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