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清明节过得更有“仪式感”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柱 编辑:夏熊飞 2018-04-04 22:50:03
时刻新闻
—分享—

  春和景明,清明将至。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此,笔者认为,要用心去感受清明节的“清”和“明”,才能让清明节过得更有仪式感。

  据《历书》记载,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民间流传着“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清明一到,随之气温升高,万物复苏。抓住了清明这个“节令”,就抓住了春耕的大好时节。

  随着节日的演变,缅怀先烈、祭奠先祖、告慰先人是清明节最明显的表达特征。据史料记载,晋文公为纪念曾割肉以饲、宁被烧死也不愿伴君的介子推,将其祭日定为“清明节”,以彰其品质高洁。对于很多漂泊在外的上班族来说,清明节何尝不是一场追溯自己精神源头的寻根之旅,正如一句谚语所说那样“再美的风景也赶不上回家的路”。每逢清明,不论相隔多远,总要一家团聚,长辈带上晚辈,一家老小虔诚恭敬地踏上清明祭扫之路,为的是寄托哀思、追忆先人,给人们一个怀念与感恩的机会,一个在缅怀过程中珍惜当下的情怀表达。

  不容忽视的是,部分地区在清明祭扫的过程中“变了味”:有的借祭祀之名,行攀比之实,祭品越烧越多、鞭炮越放越响、排场越来越大;有的借扫墓之机,礼尚往来,联络感情、拉拢关系;还有的乱丢乱扔、乱烧乱放,扫了一个墓,污染了半座山。如此这般,丧失了清明节本该有的仪式感,起不到缅怀先烈、祭奠先祖、告慰先人的哀思之情,还有可能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的影响。

  让清明节过得更有仪式感,就应该时刻牢记“清”“明”,即在清楚明白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基础上过一个清清白白的节日。一方面要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从物质层面向精神层面转变,牢固树立文明祭祀、生态祭祀、绿色祭祀、厚养薄葬的祭祀观,彻底转变铺张浪费、盲目攀比、搞其他名堂的“歪风邪气”,让清明祭拜先人的传统习俗成为后人对前人的情感寄托、家族血缘的价值认同和缅怀英烈的爱国情怀。另一方面要完善节日期间配套公共服务,以清明节为契机,举办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把家训家风、民族文化、爱国主义等教育寓于祭祀活动当中,在大力宣传文明祭祀、潜移默化改变市民观念的同时,不妨定期、定点安放祭祀桶,建造祭祀池等,用提高节日公共服务水平来补足人们祭祀传统习惯短板。

  文/孔德柱

来源:红网

作者:孔德柱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4/04/459587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