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隐私暴露:最大受害者实为最小知情者

来源:红网 作者:高立静 编辑:田德政 2018-04-14 00:06:09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支付宝在客户权益、产品宣传和个人信息保护三个方面涉及金融消费者知情权保障不充分、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等多项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杭州中心支行开出18万元罚单。(4月11日 《科技日报》)

  被侵犯隐私的支付宝用户,此时正忙着对18万冷嘲热讽,丝毫没有意识到自身作为最大受害者,在这场公示里扮演的角色是什么。“金融信息收集不符合最少、必需原则”,以及“对用户的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处罚公示中并没有进行具体说明。支付宝“对用户的个人金融信息使用不当”的违规行为,究竟是如何“不当”,这些最应担心的重要信息,公众作为受害人一无所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的广泛运用,互联网平台侵犯用户个人信息行为难以被发现和查处。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和无形性,也使其保护难度加大。很多用户的个人信息被过度收集、不当利用往往发生在不知不觉间,如果不是接到电话推销、诈骗短信、精准的营销推荐信息,完全不会发觉自身隐私已经“裸奔”。甚至已经察觉自身隐私暴露的用户,也永远无法得知哪些信息已被哪些平台收集、利用。正如不时在微博上引起热议的“淘宝推送精准到可怕”的段子式吐槽:聊天提到某个东西,打开淘宝就能看到相关推送。这让大众深深震撼于大数据技术的强悍的同时,也为自己的隐私安全问题捏了一把汗。

  其实,这并不是支付宝第一次因侵犯用户隐私被罚。年初的“晒晒你的支付宝年度账单”活动中,支付宝被曝光以默认勾选方式过度收集用户信息,引发网友热议,但如何处罚这一违规行为却没了下文。而此次针对支付宝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处罚只有5万元,这种对当事者起不到惩罚作用、对其他蠢蠢欲动者构不成震慑的处罚力度,正是窃取和利用消费者个人信息现象屡罚不改、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从这个角度讲,只有降低对相应违法行为的容忍度,提升违法成本,才能避免用户个人信息被肆无忌惮地窃取、利用。

  要想有效解决侵犯隐私的问题,对类似隐私保护中已存在的问题以及潜在的威胁,监管机构做出惩罚的同时,也应该向受害者加以说明,以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从而熟悉平台的惯用窃取信息手法,有效保护自身信息。

  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保护,但什么是隐私权,绝大多数人对此概念模糊,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盲区。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隐私权的宣传普法也应该加大力度,可通过开设相应宣传课程、利用新老媒体灵活普及隐私权的基础知识等方式向公众进行宣传,增强公众隐私保护意识。只有公众成为隐私权保护的最大知情人,他们的隐私才能受到最小的伤害。

  文/高立静

来源:红网

作者:高立静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8/04/14/460293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